快!9月18日,烏埌種雞場修繕完成的一間雞舍迎來新“住戶”——3萬只雞苗,為雞場帶來復產的活力。
搶!9月19日,文昌“公坡香米”基地的150畝的水稻搶收已經進入尾聲,一批新米的收獲推動了復產的“進度條”。
保!9月20日,文昌翁田鎮的東風螺養殖場內,收購商的貨車喇叭聲為養殖戶注入強力的復產動力。
超強臺風“摩羯”災后,文昌市全力以赴抓好恢復重建,加快農業產業復工復產復市。海南省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訪文昌種植業、養殖業和水產業相關企業,發現許多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已經按下“快進鍵”,力爭用發展“增量”奪回災后損失“減量”,對恢復生產信心滿滿。
據了解,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金融管理部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等均出臺了相關政策幫扶農業企業快速復產,正在開展農業產業配套設施的抗臺風標準建設、防災減災技術指南、災后恢復生產保供等方面的調研工作,為未來應對類似災害積累經驗。
搶收水稻 收割機田間忙
位于公坡村的“公坡香米”多個水稻基地內,收割機正在忙碌不停。“從9月18日開始,我們清理完田間的樹木后,開始搶收工作。”9月20日,文昌海盛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婷忙著調配收割機,保障水稻的復產,3天來已搶收370畝。不遠處的稻田里,一架無人機正在起飛,為仍在生長期的水稻開展施肥撒藥等救治工作,保障后期的產量。
文昌海盛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盛悅公司”)是一家水稻生產全產業鏈企業,其打造的“公坡香米”品牌在今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三品一標”國家典型案例,是文昌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
超強臺風“摩羯”導致海盛悅公司受災嚴重,育秧大棚、加工園區、水稻田、農機設備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初步統計損失達3000萬元。“臺風的第二天,我們就投入復工復產工作中。”王婷組織員工,清理水稻田周邊倒伏的樹木等障礙,協調收割機進場搶收。“我們3500畝水稻基地預計絕收約1000畝,目前我們只能先搶回部分水稻,以便后期投入生產銷售。”王婷說,省農科院、省熱科院已派出技術人員到基地為水稻噴灑農藥,傳授臺風過后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盡全力保障未收割水稻畝產。此外,省檢察院支援文昌公坡鎮災后恢復重建志愿服務隊也來到基地進行幫扶,修復了部分田埂、機耕道、水泵、排灌管道等農田基本設施。
海盛悅公司加工園區正在積極恢復生產。記者 譚琦 攝
海盛悅公司目前還面臨農用設施設備修復資金短缺的問題。“我們也正在聯系金融機構,希望相關的政策能給予企業支持,加快復工復產進度。”王婷計劃,今年下半年或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農業種植機械化等措施,為“公坡香米”產業鏈全面提速,搶回受災損失。
海盛悅公司育秧大棚正在推進復產工作。記者 譚琦 攝
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上,金融機構快速響應,中國銀行海南分行、海南農商銀行、海南銀行等多家銀行先后出臺支持“摩羯”災后重建專項文件,設立專項信貸額度近500億元,推出房屋修繕貸、救災支持貸、居民E貸等專項產品,開辟受災客戶綠色服務通道,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簡化貸款流程,保障各類災后應急貸款的時效性。
修復雞舍 雞苗入“新居”
9月18日下午,雞舍蓋上夾心泡沫板屋頂,用彩條布封上窗戶,恒溫設備打開,一間受損的雞舍完成基礎修繕。當天晚上,雞舍迎來了新住客:3萬只剛破殼的小雞。
烏埌雞場修繕完成的雞舍“入住”了3萬只雞苗。記者 譚琦 攝
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潭牛公司”)烏埌雞場場長陳壯偉暫時松了一口氣,雞舍的生產得到了階段性的恢復,種雞的生產得到保障。烏埌雞場是一間全鏈條育種場,20間雞舍損壞較大,災前存欄量20萬只,受災種雞約2.5萬只。臺風過后,烏埌雞場立即組織雞舍的修復工作,確保種雞“居有定所”。
“臺風的風聲一停,雞場就拉響發動機。”烏埌雞場電工于海說,發電機已經連續工作了15天,平均每天消耗1.3噸的柴油,保障20間雞舍的供電,提前準備的供電保障措施提高了受災雞群的存活率。
烏埌雞場的發電機房保障雞舍的生產供電。記者 譚琦 攝
烏埌雞場在9月14日就初步恢復了生產。“我們先把一批雞蛋送往孵化場,再選出產蛋力較低的種雞上市銷售,并對存欄種雞進行集中消殺和營養補充。”陳壯偉說,保障種雞的產蛋率,才能有效地提升文昌雞產業鏈的生產效率。
9月20日,在烏埌雞場看到,員工正在運送一批鐵皮屋頂,替換掉臨時遮陽的彩條布,換上新的降溫水簾紙墻,為雞舍加固“裝修”。目前,雞場內受損的雞舍已修繕完成5間,修復屋頂的雞舍近四成。“供電恢復后,我們還會加大雞苗的引進速度,保障種雞的產量,盡全力保障生產。”陳壯偉看著雞舍里充滿活力的雞苗,對未來的復產很有信心。
“超強臺風‘摩羯’對家禽產生巨大傷亡和應激反應,死亡家禽處置及存活或轉場(舍)家禽復養任務巨大。”海南省地方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魏立民說,災后恢復工作中,國家肉雞體系幫扶團緊急制定了《海南臺風后受災家禽防疫技術指南》和《海南臺風后雞場(舍)清理、消毒流程》等實用技術規程,指導海南全省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科學救災和復工復產。下一步,將在加強疫病防控、全面消毒滅源、強化養殖技術培訓、推廣先進養殖模式、加強政策支持等方面為文昌雞產業注入后續發展動力。
此外,魏立民與國家肉雞體系幫扶團正在對文昌雞養殖的抗臺風欄舍具體結構、材料、建設標準等進行調研,未來或將形成具體的建設方案。
保氧供水 東風螺有市場
“50頭左右的東風螺每斤60元,這幾天已經賣出1萬多斤。”一輛收購商的貨車駛出翁田鎮博文村委會的東風螺養殖場,養殖戶楊茲英又賣出一批東風螺,收購價相比往年同期多了近10元。
楊茲英養殖的東風螺已經恢復了銷售。記者 譚琦 攝
文昌市是海南省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之一。超強臺風“摩羯”過后,東風螺養殖產業也遭受重創。楊茲英從2016年開始養殖東風螺,養殖規模200池,年產量近8萬斤。臺風后,楊茲英估計損失近50萬元,其中養殖設備的損壞占大頭,與大多數養殖戶相比損失不大。在楊茲英的養殖場內,200個養殖池頂部遮陽棚大多沒有明顯的損壞,棚架基本沒有受損,發動機持續地為養殖池供氧供水。
如何在超強臺風過后提高東風螺的存活率,并保障市場供應?“東風螺對氧氣的供應和水的鹽度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基于供電的保障。”楊茲英說,臺風前將全部養殖池的遮陽膜拆卸,并備好水泵和海水引水管,提前組織人手在臺風過境后第一時間進入養殖場開展修復工作。楊茲英趕在臺風過境后第二天的中午之前,修好了近半的水泵和引水管,保障了一批東風螺的存活率。
此外,楊茲英還儲備了一批消殺、抗應激藥物和供應10天的喂養物資,第一時間恢復生產,保障了市場銷售的正常供應。“我已經聯系了一批螺苗,恢復供電后第一時間引進,保障春節期間的供應,搶回受災的損失。”楊茲英對下半年的生產很有信心,特別是文昌市發布的支持臺風“摩羯”災后重建及復工復產十一條措施,他認為,通過補貼的落地和生產的保障,可以追回受災的損失。
楊茲英的東風螺養殖場。記者 譚琦 攝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糧油災后恢復生產行動方案》《常年蔬菜災后恢復生產保供行動方案》《熱帶作物(不含橡膠)災后恢復生產行動方案》《畜牧業災后恢復生產行動方案》《水產養殖災后恢復生產行動方案》等多個臺風“摩羯”災后恢復農業生產行動方案,千方百計彌補災害損失,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在采訪中,許多農業企業也提到,希望相關幫扶政策、措施盡快落地,為復產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
水稻會揚花、小雞正在長大、東風螺鉆出泥沙……這些充滿希望的信號,傳遞文昌農業復工復產的強信心,一切都在向越來越好的明天邁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