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季度外匯儲備首現15個月來月度負增長
海口網7月12日消息:據《新京報》報道,央行昨天公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4543億美元,今年二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72億美元,同比少增約1707億美元。從月度數據看,5月份我國外匯儲備余額減少510.06億美元,這是自2009年2月以來外匯儲備首次出現負增長。
央行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45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5%,但是外匯儲備的增速明顯放緩。二季度,外匯儲備僅增加近72億美元,同比少增加約1707億美元,與一季度47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幅相比也有較大幅度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發生的外匯儲備月度負增長再次出現。從月度數據看,我國外匯儲備4月份增長434.28億美元,5月份減少510.06億美元,6月份又小幅回升了147.69億美元。數據顯示,上次外匯儲備月度負增長發生在2009年2月,當月外匯儲備余額減少13.9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5月份外匯儲備出現減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今年5月和6月歐元走低、美元走高,僅5月份歐元兌美元就下跌了7%,這直接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出現賬面上的匯兌損失。其次,今年前4個月,我國外匯資金凈流入總體延續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回升態勢,4月份結售匯順差規模達到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集中爆發以來的最高值。但5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規模較4月份大幅下降56%,顯示外匯流入壓力稍微緩解。不過,有專家指出,隨著匯改繼續推進,人民幣升值預期再次增強將推動外匯占款回升,資金流入壓力將再度加大。
外管局在上周的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答中也指出,一方面,美元跨境套利交易盛行,在我國本外幣正利差繼續存在、人民幣存在一定升值預期的條件下,跨境資金流入的壓力較大。另一方面,若美元利率和匯率持續走強可能引起國際資本流出,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還在治理中,不排除有些偶發性事件引起市場信心動蕩,引發跨境資本異動。
[來源:新京報] [作者:克偉] [編輯:王小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