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位于汀江河下游的棉花灘庫區邊散落著因水質污染致死的河魚。?
四川在線7月13日報道 “那一場洪水之后,整個鎮子都是臭的,我家的魚,全都死光了。”福建永定縣洪山鎮漁民許久恒站在汀江邊呆滯地望著打撈隊伍,像是在給記者介紹,又像是在喃喃自語。昨日下午,永定縣汀江棉花灘水庫,洪山碼頭,盡管水面已經看不到幾天前大片大片飄浮的死魚,但空氣中彌漫著難聞的腐爛味道,無法掩蓋這里曾發生的大規模魚類死亡事件。
汀江生態災難直擊
昨日,記者接連趕往上杭縣下都、中都等鎮,在這些地方,均有大批漁民圍繞著棉花灘水庫進行漁業養殖。除了處于汀江支流或內湖的漁民之外,幾乎所有汀江沿岸漁民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魚類死亡。對于當地的母親河汀江來說,一場極大的生態災難無疑已經釀成。7月3日,福建上杭、永定一帶,大雨不止,汀江水位猛漲。這對于原本見慣了暴雨洪水的當地居民來說,并不感到意外。但大雨過后,等待他們的卻是意想不到的災難。洪峰過后,從汀江上游上都鎮開始,開始出現大面積魚類死亡,兩天之內,蔓延到中都、下都,緊接著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下游的洪山鎮。
毫無疑問,對于漁民來說,這場損失是巨大的、慘痛的。根據當地居民的介紹,洪山鎮最大的養殖戶,一年的銷售能達到千萬元以上。而銷售額能上百萬的比比皆是。此前,新華社的報道稱,僅棉花灘庫區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不過,這個數據被當地政府給予否認,稱只有58萬斤,這一數據尚不足新華社報道的零頭。“58萬斤這個數據,你相信嗎?反正我們都不敢信。”漁民張愛民說。
當地政府將按照6元/斤的價格收購死魚,漁民的漁具,也將由政府回收。一定程度上,這減少了漁民們的損失。但當地政府對于該事件的態度,讓漁民們感到失望。
遲報9天背后
“死魚發生了之后,當天就有不少漁民到政府反映情況,但直到一星期之后,政府才派人下來考察。辛辛苦苦養的魚,全都死光了,我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長的時間,政府干什么去了?”張愛民說。直到7月12日,上杭縣政府才正式通報這一事故。此時,距離最初的死魚現象發生,已經過去了整整9天。而在這9天之內,到底發生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
昨日,對于“7月3日發生的事故為什么9天后才通報”的質疑,紫金礦業總裁羅映南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采訪時,一開始以為這是個小問題、小事故,把事情想簡單了,最后發現是大問題時,已經來不及了。而紫金礦業證券部總經理趙舉剛表示:“事情剛發生時,對事件的原因要盡快有一個判斷,這個判斷明確以后,傳達給相關的群眾,才不會引起恐慌。”
目前,上杭縣政府正以挖坑深埋的方式,對大量死魚作無害化處理。上杭縣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邱敏詳說:“這個坑差不多有3米,坑底先撒一層消毒藥物,再把死魚倒下去。在每一層的死魚上,我們都要再撒一次消毒藥物。最后我們用泥土封蓋,還在泥土上再撒一次藥物,確保做到無害處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