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8月28日消息 28日,“名人名槍展”在省博展出99支軍事博物館的館藏槍械珍品,其中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使用過的槍,還有在世界和中國兵器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槍———第一種實用自動手槍、第一種突擊步槍、第一種小口徑步槍、第一種通用機槍……世所罕見,彌足珍貴,每支槍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海南槍迷朋友可前往一飽眼福。
?
名人名槍背后的故事
?
毛澤東、朱德、鄧小平……一代開國元勛在戰火中浴血奮戰,打走了日本侵略者、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你可想知道,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他們曾使用過何種槍支武器?今天,國寶級的99支名槍首次在海南展覽,記者提前探營,為您解讀名人名槍背后的故事。
?
據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章佩蘭介紹,這是我省首次舉辦槍械展,也是國寶級的名槍第一次來到海南免費與海南觀眾見面,展覽分為崢嶸歲月、禮品槍、槍械發展史三部分。
?
毛澤東試用過的步槍 1956式半自動步槍
?
在布展完畢的展廳里,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章佩蘭指著那支“1956式半自動步槍”感慨地說:“毛澤東一生不會打槍,卻能帶兵打下江山”。
?
1964年6月15日,那是個星期一,端午節后的第一天,全軍“大比武”表演正在北京進行。此次“大比武”,被軍界認為“是對全軍軍事訓練的一次空前大檢閱”。6月15日、16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賀龍、董必武、陳毅、彭真、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練兵場,檢閱軍事訓練。濟南軍區某部參謀宋世哲,步槍速射40秒40發全部命中。這樣的精彩表演,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從神槍手宋世哲手里,拿過那支“1956式半自動步槍”,從槍托看到槍刺,又舉槍作了瞄準動作,這一歷史性的瞬間,被攝影記者記錄下來。就是這支槍,日后成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
還有卡斯特羅1964年贈送毛澤東一支“美國造M1911A1手槍”,由中國駐古巴大使從古巴帶到中國。按照毛澤東的意見,中央辦公廳將該槍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這支美國造M1911A1手槍,是古巴軍隊1963年在粉碎敵對勢力進犯的吉隆灘戰斗中繳獲的。美國柯爾特專利武器制造公司在勃郎寧M1911式手槍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1926年6月定型命名,1935年投入批量生產,在美軍服役一直到1985年。口徑11.43毫米,槍長216毫米,槍管長127毫米,質量1.13千克,初速253米/秒,彈匣容彈量7發。
?
?
?
朱德的“中國革命第一槍” 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槍
?
“中國革命第一槍”是一支德國毛瑟M1896式7.63毫米警用型手槍,槍的主人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朱德。
?
1927年8月1日,朱德參與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朱德所佩帶的就是“德國毛瑟M1896式7.63毫米警用型手槍”。南昌起義之后,朱德佩帶著這支手槍轉戰南北,并在手槍彈匣一側刻下“南昌暴動紀念 朱德自用”的字樣。1958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朱德的毛瑟手槍移交軍博,成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
鄧小平與他的毛瑟手槍 毛瑟M1934式手槍
?
1937年至1949年,鄧小平歷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第129師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政治委員、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等職,一支德國毛瑟M1934式手槍伴隨他南征北戰。
?
毛瑟手槍堪稱德意志經典之作,舉世聞名,但也有一些名不見經傳、過去鮮有報道的手槍,關于M1934袖珍手槍,德國人封了它一個比較有趣的別稱“WTP”,是“男人背心小口袋里的手槍”的縮寫,直譯為“上衣小口袋”手槍。
?
抗戰時期的中國,不僅僅高級將領的衛隊和基層指揮員配備,就是作戰部隊也大量裝備。持毛瑟手槍奇襲、突擊,在紅軍的戰例中非常普遍。對于活動在敵后的我各抗日游擊隊、武工隊來說,既便于攜帶,又有很強火力的毛瑟手槍,就更是勇士們的必備利器。有人這樣來形容毛瑟手槍:“就像左輪手槍對于美國西部牛仔一樣,毛瑟手槍也已成為我敵后武工隊員的最明顯的標志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