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31日消息 海口城西鎮薛村,住著一位陳阿公。老人今年72歲,一直喜歡種樹,7年時間把全部心血耗在種植上。如今種植園全部都是成形的盆景草木。但是,老人也有不順心的事,5個兒女都很少跟老人聯系。眼看著生活沒有了保障,家里剩下的“寶貝”就是這片園林。如今老人只能忍痛割愛,希望把樹木處理掉。
迷園藝:7年建成植物園
“這些年來,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居住,沒有誰和我作伴,只剩下這些樹木和盆景陪著我”,陳阿公指著園子里的樹告訴記者。
?
“這些樹買回來的時候還是小苗,現在已經長到幾米高了。”昨日,記者隨陳阿公來到他在城西鎮薛村的種植園中,撲入視野的,便是各種樹木和花草。“這片地有5畝面積,就跟一片小森林一樣”,老人告訴記者,這片土地是當時按照200元一畝從村里租過來的,簽約10年,他從2003年開始租種,已經經營這片園林有7個年頭了。
?
陳阿公的種植園里,種滿各式各樣的綠化苗木和盆景,有開花結過果的蘇鐵樹、粗而壯的大王棕、4米多高的蒲葵、墨西哥食用仙人掌等等。除了上千株的苗木,一些小的植物更是多得數不過來,老人估計數量大約在萬株左右。
?
而對于一位七旬老人來說,獨自經營一座種植園并非易事,他告訴記者,為了籌辦這個種植園,自己耗盡了所有積蓄。不想近來由于沒有了經濟支持,日子越發艱難,“以前還住爛尾樓,現在那座爛尾樓也有人裝修了,我只能自己在園林搭個棚子。到現在還欠村里1000元的租金,還好村里體諒我的處境沒有催著交。”
?
?
與樹為伴:子女不贍養自己
?
陳阿公告訴記者,自己來到海口已經22年了,但這些年來,因為家庭內部糾葛,陳阿公和自己的孩子們相處得并不是很融洽。陳阿公告訴記者,他總共有5個孩子,除了兩個常年在新疆外,還有一個長期待在三亞,另外兩個則住在海口。
這些年來,孩子們和他聯系得并不多,只有住在新疆哈密的一個孩子和住在三亞的孩子,不時會聯系問候一下,其他的孩子都很長時間沒有跟他聯系了,有的甚至還長期和老人處在對立的狀態。陳阿公說,也正是這些原因,才讓他一個老人,跟這些綠樹變得如此親近,平時有什么煩心事,過得開心與不開心,只能對著這些樹木講講。
?
多年來,為了維持種植園的正常經營管理,老人一直省吃儉用,有時候隨便吃點稀飯小菜,有時候就連發黃的菜葉也是他的食物。因為身單力薄,在種植園里,雜草已經長得有一尺高,一些樹已經很久沒有修剪過。
?
雖然兒女不贍養陳阿公,但還好陳阿公的母親還健在。陳阿公樂呵呵告訴記者,自己的老母親是政府照顧對象,有時候還會幫幫他這個“老兒子”。余下的時候,除了老人靠省吃儉用,就是靠朋友的幫助,而現在的他也漸漸到了無力維持的地步。
?
再無經濟來源 欲賣林木換養老錢
一個人起早貪黑精心照顧這片園林,七年來天天如此,陳阿公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這片園林上。陳阿公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心一意來搞種植園,當時并沒有考慮以后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如今種植園已經漸成規模效應,讓人感到欣慰。
?
話雖如此,陳阿公看著越長越茂盛的樹木,心中的哀愁和苦悶反而與日俱增。陳阿公本來可以從原來所在的單位拿到社保金,但需要補交10年來沒交的2萬多元社保費。
?
“如果不交這筆社保費用,我就沒有辦法拿到退休養老金,那么生活就很難繼續了,有時候真的感覺只能靠運氣了。”陳阿公告訴記者,雖然舍不得這片種植園,但為了生存,現在也只能忍痛割愛,“哪怕一塊錢一棵樹,也能賣上萬塊啊!”老人說,他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籌集一筆資金,把社保費交上,換來養老金保證自己晚年的生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