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9月2日消息 日本《每日新聞》9月1日文章:據熟悉中國情況的人士介紹,近來中國比較頭痛的一件事情是在美國的帶有風險的投資均遭遇失敗,蒙受了巨額損失。
?
的確是這樣,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將巨資投到了現已破產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聽說中國還與雷曼一道進入了美國的房貸市場,該領域成為日后金融危機的震源。本來似乎是想抄底,但最終卻被埋在了底部。
?
過去,當花旗銀行陷入危機時,沙特王子曾經出手相救,結果大賺了一筆。或許是受到了這種事例的啟發,中國在美國市場開始下跌時殺了進去。然而,守株待兔的美事不是總能碰上的。
?
中國的外匯儲備折算成日元已經超過了200萬億(約合16萬億元人民幣,截至6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4543億美元——本報注),正在悄悄地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降低美國資產的比重。中國切身感到將外匯儲備集中至美元上是極其危險的。有人認為眼下日元升值,背后是中國在“囤積日元”。
?
中國總是很精明,日本凈干傻事。類似這樣的自虐的觀點在日本還很有市場。不過,在此我想舉一個相反的事例。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的消息已經傳遍全球。然而,媒體并未進行大肆渲染,評論也較少。
每一篇報道幾乎都是干篇一律,關鍵是人均GDP,日本在這方面暫時還不會被中國超越。(編者注:中國人均GDP為大約3600美元,不到日本美國的十分之一、法國英國的六分之一)
美國《新聞周刊》最近刊登了一篇有關“經濟增長和幸福指數世界排名”的報道,耐人尋味。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生在哪個國家能夠更健康、安全、富裕地生活。結果,日本在綜合排名中名列第9,美國排在第11位。日本現在正處于危機當中,但沒有必要驚慌失措。
還是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雄野英生的一番評論令筆者恍然大悟。雄野英生認為,日本雖然在GDP上被中國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貨膨脹的水分按實際GDP來計算,那么日本仍是中國的3倍。這的確讓人感到意外。中國的通貨膨脹和日本的通貨緊縮共同作用,造成了統計上的假象。
延伸閱讀:“世界第二”之四問
?
一問:中國GDP數據有多少水分
為什么中央和地方的統計數字相差那么多呢?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表示:“無需多專業的經濟學分析,簡單的邏輯推理就可得出結論:要么地方政府浮夸虛報,要么國家統計局有意壓低,要么兩者兼而有之。地方為何虛報?這是公開的秘密。GDP乃最重要的政績指標,關系到上司的仕途和官位,地方統計局豈能不知?領導的高升就是下屬們的未來,數據就成為烘托和造勢的工具。”
二問:官方民間為何都有壓力?
顯然,在業已不小的GDP大蛋糕的分割上存在著比GDP數字虛高更嚴重的問題。一方面,政府、企業、個人三方的財富分配體系已經嚴重失衡,過去15年中,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增長了8.8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了17.7倍,而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收入分別只增長了增長2.7倍和2.0倍。從1997年到2007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4%下降到39.74%。可見國民財富過度向政府和國有壟斷企業集中,普通勞動者分到的財富過少。
三問:為“世界第二”付出多大代價?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各地政府在GDP競賽中,各地紛紛以超低的能源價格、水價格、環保標準、土地價格、稅收標準、勞動標準等所謂優惠措施競爭投資,結果形成高昂的待還成本——環境破壞、資源消耗、社會解離,使經濟增長的福利效果受到嚴重扭曲,并且高增長的成本一再被隱藏、轉移,直到積累到難以負荷的地步。
四問:中國最需要怎樣的“世界第二”?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2年了,這期間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跳躍式發展也給中國留下了諸多難題。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注意力應該逐漸從“量的積累”轉變為“質的提升”,從關心國家有沒有錢轉變為老百姓有沒有錢,從一味強調經濟高增長轉變為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能排名“世界第二”,那才是更是讓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的時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