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位于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務院,(從左到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以及美國中東特使米切爾出席巴以直接會談啟動儀式。新華社記者張軍 攝
?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斷了近20個月的巴以直接談判9月2日在華盛頓重新啟動。
盡管奧巴馬政府希望此次重續的和談能達成“一勞永逸”的成果,但普遍的看法是:此次和談不會有實質性進展。
和談的主角、配角已紛紛就位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于8月31日抵達華盛頓。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主持下,兩人定于9月2日在美國務院就解決所有最終地位問題展開首輪直接談判。
希拉里當天已分別與他們會面,并會見了埃及和約旦外長、中東問題有關四方(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特使以及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美國總統奧巴馬還邀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參加談判。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當天表示:“我們今天將摸清各方會談開始前的立場所在。我們不僅希望看到(直接和談)明天成功重啟,而且希望達成領導人將定期會面的共識。”
克勞利說,美國將擔當一名“全程參與者”,但這并不意味美國將派代表參加巴以之間的所有和談。
懷疑氣氛遠遠濃于對成功的期待
近10年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領導人曾3次在美國“面對面”。
2000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戴維營見證了巴拉克與阿拉法特握手。
2007年11月,在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邀請下,奧爾默特和阿巴斯坐到了一起。
如今,是奧巴馬軟硬兼施地又一次撮合成巴以領導人在美國首都直接對話。
然而,與前兩次和談前的樂觀氣氛相比,本次和談開始之前的氣氛卻是懷疑、擔心遠遠濃于對成功的期待。許多專家毫不猶豫地指出:“這一次和談顯得最為希望渺茫”。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東問題專家詹姆斯·菲利普斯表示,與其說這一次和談前的氣氛是雙方在“沖突之后對和平的要求”,還不如說是“像雙方將要開戰一樣緊張”。
他認為,這一次和談事實上并不是雙方之間外交努力水到渠成的結果,而是巴以和平進程走成死結之際的破釜沉舟之舉。
2008年年底,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動“鑄鉛行動”,大舉進攻掌控加沙的哈馬斯武裝,巴以和談就此中斷。
今年以來,在美方施壓和阿拉伯國家支持下,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為首的巴勒斯坦方面終于在5月同意與以方進行為期4個月的間接和談,主要討論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邊界和相關安全問題。但由于在猶太人定居點和未來巴勒斯坦國邊界等問題上分歧極大而且幾乎不可能形成妥協,雙方談判進展緩慢——艱難到了無望的境地。
急于在中東和平進程上年內有所建樹的奧巴馬和希拉里·克林頓等美國人認為,巴以之間陷入僵局的間接談判無濟于事,面對面的直接會談已是唯一的破解之道,因此幾番施壓雙方,極力促成此次巴以領導人同桌對話。
然而,直接對話開始之際,無論是臺面上還是桌面下,巴以雙方之間的幾大難題根本就沒有出現松動的跡象,互相之間的信任仍然沒有一點著落,各自內部的懷疑勢力與抵觸情緒依然是無從擺脫的掣肘基因。
“奇跡基本上不可能產生”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8月22日表示,以巴之間的未來和平必須建立在巴勒斯坦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巴勒斯坦必須是一個非軍事化國家的原則基礎上。這就意味著,以色列拒絕150萬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權,難民問題只能在未來巴領土內解決。
此外,耶路撒冷地位、定居點土地交換等問題,巴以之間長期的分歧和互不相讓只能繼續持續下去。
更致命的是,赴美進行和談的兩位主角都不是本方內部的強勢人物。
內塔尼亞胡的以色列政府,要靠強硬的右翼勢力協助支撐。阿巴斯掌握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基本上無力控制哈馬斯等政治派別及其武裝力量。對對方的任何讓步都可能引爆本方內部的巨大反彈——兩人、兩個政權都很可能就此垮臺。
實際上,掌控加沙地帶的哈馬斯一直公開表示,不與以色列談判,也不會接受阿巴斯談成的任何結果。
如此背景下,阿巴斯和內塔尼亞胡無論是間接談還是直接談,都是只能原地轉圈的“瘸鴨”。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副主席馬丁·因迪克點出了本次和談的最大問題:“弱勢的阿巴斯是否有勇氣作出必要讓步,尤其是向以色列右翼作出讓步?內塔尼亞胡又是否能下定決心撤出約旦河西岸95%的定居點,并承認巴勒斯坦在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土地上建國的權利?”
答案是明擺著的:雙方主角都不可能冒著內部局勢失控的危險而明確的給出肯定的答案。
詹姆斯·菲利普斯的結論是:“奇跡基本上不可能產生”。
“比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來,美國更需要這個和平”
奧巴馬政府對其極力倡導的此次和談抱有很大的期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說:“我們希望和談能夠談及核心議題,并尋求‘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而輿論廣泛認為,現在并非巴以和談的最好時機。而美國推動這番直接和談的目的異常明顯——不過是一場為了和談而進行的和談。
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日前指出:“比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來,美國更急切地需要這個和平。”
美方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為巴以和平對美國的意義重大,是因為這對于美國應對伊朗、阿富汗等困擾美國的中東難題至關重要,也是因為一直大談改善與穆斯林世界的關系并以之為外交重點的奧巴馬太需要它了。
不管是在開羅的講話,還是在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致辭中,奧巴馬一直對此念念不忘。在成功履行承諾而從伊拉克撤軍抽身后,奧巴馬更希望在中東和平的根本問題上來一番趁熱打鐵,更進一步實際推進與穆斯林國家的關系,兌現自己當初競選時的外交承諾,進一步積攢政治資本。
所以,白宮這幾個月在推動巴以和平進程的問題上顯得分外焦急。
早些時候宣布巴以重啟直接談判時,希拉里·克林頓表示,希望和談在一年內完成。
《華盛頓郵報》披露稱,希拉里在這次和談中的重點任務之一,是“確保雙方在未來幾周內能進行下一次談判”。報道還稱,根據一份備忘錄,一旦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將“從中溝通并提出妥協建議”。
最新的消息顯示,一份遭泄露的白宮報告稱,奧巴馬未來幾個月內將首次以總統身份出訪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力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按期簽署中東和平協議,并使該協議能在未來10年內得以遵守執行。
報告還說,奧巴馬將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定期舉行一系列會談。未來的和談之路,將在美國方面的嚴密“督促”下進行。
為奧巴馬搶分 為民主黨拉票
有輿論注意到,前兩任美國總統都是在快要卸任時才將重點轉向外交方面,希望借中東和平之類成果為自己留下好名聲。而奧巴馬卻是就任一年半之后就“全情投入”中東和平事務。這似乎有些令人感到意外。而實際上,目前打“中東牌”,真是奧巴馬不得已的選擇。
目前美國正面臨中期選舉。由于經濟復蘇止步不前、失業率居高不下,奧巴馬在內政上能夠取得突破的機會很小,美國衰弱的一面暴露無遺,其大國形象岌岌可危,于是只能寄望“墻外開花墻里香”,借中東和平問題積攢本人、本黨的人氣,塑造自己和美國“領導者”的形象,挽回選民的信心。
而且,關心并推動中東和平事務,也可以“一舉兩得”地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選票的問題。
猶太社團在美國選舉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全球1400萬猶太人中,有600多萬在美國——超出以色列本國。美國猶太人參與美國選舉投票的比例高達90%,而且89%的猶太人居住在12個關鍵選區,其選票對選舉的結果影響很大。更重要的是,猶太人在美國政、商、學、媒體、金融各界的實際力量,遙控著遠遠超出其人數的選票。
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成功,從一開始就大大得益于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當時,有78%的猶太人支持奧巴馬。華爾街、紐約第五大道、好萊塢都是一邊倒的“奧巴馬熱。”入主白宮這一年多里,奧巴馬倡導的一系列改革政策都獲得了超過60%的猶太選民的支持。
中期選舉之際,奧巴馬自然希望猶太人能再幫民主黨一把。那么,還有什么能比讓以色列得到持久和平更有效的“吸票機”嗎?
對于穆斯林選民來說,如果奧巴馬和民主黨政府能夠讓巴勒斯坦實現幾十年的建國夢想,讓“兩國方案”得到堅決的貫徹,僅從感情上來說,他們也會選擇讓民主黨繼續在國會做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