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夢想。
“差齡生”可人性化入學?
?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可能上最好的學校,但公辦好學校畢竟有限。而民辦好學校在海口也為數不多,且又有高昂的費用,讓不少家長望而卻步。
這種現實的矛盾,導致了老百姓產生“上學難、上學貴”的論調。有關人士指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其實在海口從來都沒有過“上學難”、“上學貴”,我國也不存在“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學生與家長都希望受到最優質的教學條件,但在很多省市都是好的教育資源畢竟有限,所以準確地說應是“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也確有一些特殊情況,導致孩子上學難。一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跟隨爺爺奶奶等生活,讀完幼兒園后符合條件按片區入學,等父母抽空回來辦理,已過了報名時間。還有的則是因住址與戶口不相符合或房產證等手續不齊,導致了“一時之難”。
今年反映最強烈的是“差齡生”的入學問題。《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7周歲。”我市很多小學嚴格執行這一規定,即使比規定年齡小一天也不行。
記者從市中心幾家私立幼兒園和民辦學校了解到,有家長無奈之下,讓差齡上不了小學的孩子“回爐”到幼兒園,也有的讓孩子入讀民辦小學一年級,滿齡后再轉回轄區公立學校當“插班生”。
對于學校可否接納尚差兩三個月才滿6周歲的兒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湖北、湖南等地已經作出了取消“未滿6周歲不能入學”硬性限制,甚至出臺相關法規,放寬小學新生入學的年齡,且規定學校不得拒收或另外收費。另有一些省市,則是根據學校的接收能力,教育部門支持適當接收年齡差距不大的“差齡生”。
為滿足家長需求,不耽誤孩子上學的時間和避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今年我市一些小學也采取了人性化的新舉措,不搞“一刀切”,讓所有想上學的孩子均可報名,優先給真正適齡兒童作為第一批發放入學通知書,在學額尚有空缺的情況下,按照年齡相差最小依次后排的做法,發放第二批入學通知書,一些家長對此大加贊賞。
有關人士指出,政府當考慮將全市教育資源進行科學調配使用,并利用可地方立法的優勢,規定以年度計算入學年齡,“凡是在申請入學當年能年滿6周歲的,均可入學,但要服從教育部門統一調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