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14日消息? 昨天,記者采訪獲悉,南京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駐扎著同伴教育團隊,這個由衛生部門發起、由接受過正規培訓的學生組織的團隊專門負責講授性知識。個別高校還開設了性教育選修課,“艾滋病”、“婚前性行為”、“安全套”等敏感話題,在高校課堂上不再羞羞答答。
揭秘課堂:
拿香蕉學戴安全套
性教育課到底教什么?敏感問題該怎么談?這恐怕是大伙最關心的問題。南京財經大學大三女生璐璐向記者講述她經歷的一堂性教育課。走進課堂那一刻,璐璐立馬紅了臉,空間狹窄的教室里竟坐了十多個男生。“這可不是中學的生理衛生啊,男女生還分開來上吶。”同學點醒了璐璐。更窘的還在后頭呢,璐璐發現男女生數量正好是1:1,原來男女生抽簽后被一一配對。璐璐的紙條上寫著紫霞兩個字,她對面坐的“配對”的男孩自然就是孫悟空了。更要命的,這個“孫悟空”得面對“紫霞”嘰里咕嚕念一大串情意綿綿的話。“剛開始覺得太丟人了,臉都不敢抬。”沒談過戀愛璐璐差點想捂耳朵。
挑戰還在繼續,地上鋪了一張紙,畫上九宮格,A、B、C、D、E……九個格子。按英文字母重新抽簽,抽到A的同學,把一只手臂或一條腿放在A這個格子里,依次延續。“男女生交錯進行,難免有肢體接觸,到后來很多人的手臂和別人的腿絞在一起,真是又好笑又難為情。”最火辣的環節當然是學戴安全套。“教具”是一根香蕉。老師先進行示范,當他往香蕉上套安全套時,頓時哄堂大笑,尷尬氣氛一掃而光。記者了解到,在南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同伴教育團隊,不定期在大學中講授性健康知識。
學生反響:
火到搶不著“入場券”
在南師大的選修博雅課上公然有一欄,“性科學與人”。每學期的選課“爭奪戰”一開始,選修課開放還不超過半天的工夫,這門課就已經處于滿員甚至“爆棚”的狀態,火到搶不著“入場券”。
做事從來大大咧咧的燕子就是第一批“敢死隊員”中光榮的一個。燕子告訴我們,“性科學與人”的授課老師沈浩寧上課的時候可淡定了,“稱其為南師大的‘淡定帝’一點都不為過”。在“性科學與人”的課堂上,聽不到竊竊私語,看不到因為不好意思而“掩面”的姑娘小伙子們。沈老師在上課時號召的是“用學術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問題”,上課的“尺度”絕對沒有“敢死隊員”和不懷好意的“獵奇分子”們想象的那么大。很簡單的PPT,白底黑字,即便是偶爾投影出幾張身體構造的圖片,下面的同學也沒有因為不好意思而趕緊把自己的視線轉移到其他地方。
“其實沈老師上的內容還真是挺實際的”,燕子說,男生女生身體的區別,艾滋病的防治,生殖健康問題等等。燕子和記者說了自己的心里話:“世風開放,現在的姑娘們看待這些問題都沒有那么遮掩了。接受點性知識的教育,好像還真有那么點必要。”
老師回應:
有學生要拷我的PPT
南師大“性科學與人”的授課老師沈浩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南師大開設“性科學與人”這門選修博雅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學生不能得到正當的性教育的尷尬,治標又治本。
“這學期開學的時候,有個上學期選過我的課的同學又重新跑到了我的教室,”說到了自己的博雅課,沈老師還告訴我們這樣一段小插曲。這個學生想找沈老師拷回上課的所有PPT,“學生告訴我,他上了我一學期的課,覺得很有感觸,也想用我上課的PPT給同宿舍的同學進行一次正規的性教育,我感到非常欣慰”。沈老師說。
■編者點評
假如性教育早一點
在“萬惡淫為首”等傳統觀念的束縛下,中國的性教育一直頗為尷尬,孩子一句“我是哪來的”能問得大部分家長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到了初中高中,有了生理衛生課,但諸如艾滋病、婚前性行為等內容涉及很少,不能幫學生釋疑解惑。
如此一來,懵懂的孩子們很容易就轉移戰線“自學成材”。這個過程中,一旦接觸了不良信息,很容易走上歧途。這不,本報今天A10版報道的鎮江“富二代”準大學生蘇赟就沒能抗住黃網誘惑,走向犯罪。
陷入犯罪泥潭,有當事人自身的因素,但更應該反思的是我們的性教育體系。如果“富二代”準大學生蘇赟在初中高中就受到系統的性教育,一場悲劇或可避免。
幸好,我們看到了轉機,我們期待著成都大學的性教育輔修專業能讓全國都去“跟風”。而本報記者探訪南京高校也發現,不少高校的性教育也很開放。大學性教育的專業化看來有燎原之勢。
這很可喜,但我們更希望系統的性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大學階段,而是大大提前,要知道,不少西方國家從幼兒園就開始系統的性教育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筑一道預防青少年性犯罪的“防火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