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偉 攝
海口網9月14日消息 隨著各中小學相繼開學,穿行在路上的拉客“三腳貓”(農用三輪車)又忙碌起來。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本報反映,在海口城南、石塔村、薛村一帶,有不少農用三輪車專門承擔起了接送學生上下學的“任務”,經常出現超載等現象,存在安全隱患。這些專拉學生的農用三輪車在路上行駛,隨叫隨停,一律收費1元,每天早上、中午、傍晚三個時段,成群結隊往返城鄉之間。李先生擔憂地說:“這些三輪農用車可能沒有買保險,車況也不好,開起來東搖西晃”。
專拉學生,每人1塊錢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城南路石塔村附近,不少原本停在樹下的農用三輪車開始發動,前往附近路口轉悠拉學生。
記者攔下一輛開往府城方向的農用三輪車,車上有兩名小學生,提著黑色書包的小男孩告訴司機,他去瓊山二小。三輪車開出百米,又有兩名學生上車。三輪車到達丁村橋附近時,已經坐滿了8個學生。一路上不斷有學生上車,車棚內連站的地方都沒了,第12個上車的小女孩坐在了司機旁邊的位上。三輪車顛簸著經過城南路、大園路,到了朱云路瓊山二小門口,所有的學生都下車了,司機調頭返回。“上車每人1塊錢,大家都這么收。”女司機介紹,由于早上、中午、傍晚拉學生上下學的生意好做,他們都是專拉學生。
家住朱云路的林先生告訴記者,朱云路上的瓊山二小一到上學放學高峰期即出現農用三輪車“瘋搶”學生的情況,且超載的情況非常突出。“這些農用三輪車長期占道營運,不但使路面擁堵阻礙交通,學生乘坐這樣的車也很不安全。”
為何“舍近求遠”上學? 薛村等村莊處于海口城鄉結合部。按照教育部門劃定的入學片區,住在這些區域的小學生本不應在瓊山二小等市區的學校上學。薛村一村民稱,有的村子沒有小學,有的村子有學校,但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舍近求遠”。
在石塔村附近一磚廠上班的王女士告訴記者,石塔村的小孩有上百人,由于村里沒有小學,家長都把小孩送去丁村小學、府城小學和瓊山二小就讀。薛村村口一小店的老板介紹:“村里有1000多名村民,大部分小孩在丁村小學上學,但也有條件好的家庭花錢送小孩去城里的公立小學或私立學校上學。”
農用三輪車多,隨叫隨停
“孩子去市區的學校就讀,每天往返很麻煩。”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從薛村、石塔村到府城一路上交通混亂、要經過兩個橋洞和一座橋,“我們要干工,沒時間接送孩子,只好讓孩子坐農用三輪車。”
“不坐農用三輪車不行啊,路上車多,坐農用三輪車總比走路安全。”家長表示,他們不是不知道讓孩子坐農用三輪車不安全,只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每天給點零錢,囑咐小孩要和鄰居結伴上下學。
“孩子為什么不坐公交車呢?”記者問。家長解釋,這條路現在只有202路公交車,發車少,小孩等公交車經常等不到,公交車不僅少,而且根本不到校門口。相比之下,農用三輪車多,隨叫隨停。
瓊山區教育局:將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整治 瓊山二小的梁校長告訴記者,一年級沒有城南郊區的學生,高年級有一些。“農用三輪車拉學生已經出過多次事故,學校平時對‘安全上學、安全回家’的問題已反復跟學生強調過。”梁校長說。瓊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搭乘農用三輪車上下學的情況的確長期存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他們將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