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轉場 技術解析 2號平臺升降臺技術中國獨創
海口網9月27日消息? 25日下午,發射基地對“嫦娥二號”衛星進行了第三次合成演練,發射前的檢查、調試都進行完畢。10月,“嫦娥二號”將奔向月球。
3公里外搭建觀測點
記者在發射現場看到,“嫦娥二號”衛星火箭已被轉移到2號固定平臺內待命。“一旦決定發射,火箭將從平臺內,迅速轉移到塔樓內,進行點火發射。”為了讓更多人能在現場欣賞到“嫦娥二號”的完美升空,有關部門在離發射平臺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現場觀測點,可容納3000多人觀看。
今日商討疏散方案
一位航天專家告訴記者,火箭升空時產生的熱氣會擴散到1公里左右的地方,巨大氣浪對人體有影響。因此,在“嫦娥二號”發射升空前,以2號發射塔為圓心,2.5公里范圍內的居民都必須全部遠距離疏散,在2.5公里到6公里之間的居民,“就地疏散”,人員可離開住房到空闊地,不必遠距離離開。為了保證這次發射安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將在今日下午召開村民疏散大會,與當地政府一起商討疏散方案。
據了解,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平臺不同的是,此次擔任發射“嫦娥二號”的2號平臺使用的是黃色升降臺技術,這是中國航天專家的發明創新,至今仍是國外專家解不開的技術難題。
“2號活動塔高達97米,有32層樓高,而運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火箭只有52.5米,活動塔的雙臂完全可以固定火箭。”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2號發射塔周圍有三座高達175米的避雷塔。“避雷塔可以保護火箭、衛星不受雷電侵擾,衛星發射時要盡量避開雷電天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