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現場的探方坑以及出土文物。(記者 武增田 攝)
發掘現場(記者 武增田 攝)
海口網9月30日消息 (記者 武增田)“炎州此去更無城,薄客天涯倦客程。殘日尚浮高嶺樹,悲筎先起土軍營。沉沉碧漢歸山鶻,燦燦晴霞射海鯨。明月照人茅屋上,與誰藜杖聽江聲?”這是摘自崖州志,王仕熙《崖州舊八景》之邊城斜照的詩句,真實地顯示了當年三亞崖城鎮作為中國最南端的這座古城在夕陽下曾經有過的美景和繁華的情景。
如今走進三亞市的崖城鎮,雖然看不到當年那繁華的情景,但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和川流不息的車輛也顯示了這個現在作為南菜北調的重要集市特有的繁華,特別是崖城鎮上幸存的那座中國最南端的孔廟,顯示著這座古城曾經幽幽古風,以及曾作為中國最南端邊城現有的獨特的美景和迷人的魅力。
記者27日隨著考古人員再次踏上這座古城時欣喜地獲知,海南省和三亞市相關部門正對崖州古城文明門城墻遺址進行發掘,并在此基礎上拿出合理的設計方案,要對崖城鎮的古城進行修復,以再顯這座中國最南端古城曾有的古風和美景。
???? 珍貴文物再現古崖州輝煌
27日上午,記者隨三亞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委會員以及相關考古人員一起,在崖城鎮再見了崖州古城南部城墻的發掘情況,現場的探方坑和大量出土文物,見證了崖城曾有過的輝煌。本次考古發掘在前次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東西向夯土城墻1條,城墻墻基包磚1列,灰坑3座;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鐵器百余件,遺存分屬宋代、明清、近現代。
出土文物(記者 武增田 攝)
宋代遺存的遺跡主要是分四次夯筑的夯土城墻,遺物為城墻上部晚期單位中散見的器物,有瓷器、鐵器、錢幣以及陶制建筑構件等。本次發掘所揭露出城墻遺跡夯土長達50米,分四次夯筑而成,整體結構和夯筑的方法一致,城墻北部邊緣以及后期居民取磚所留下的坑道清晰可見,南部邊緣已被后期修路取磚等人為活動完全破壞。
宋代遺物器表有紋飾的瓷器與建筑件構以花草葉裝飾為主,也有少量人面紋飾。瓷器器形有碗、盆、罐、杯、盞、壺等,可分為青瓷、白瓷和釉陶。建筑構件有模壓羅漢磚、人面瓦當、蓮花紋瓦當、板瓦、筒瓦等,還有錢幣二枚。 特別欣喜的是本次發掘出有城磚一列,磚體厚實寬大,與本地儒學堂窯址、窯塘窯址等地所出的城磚相似,未被后期取磚破壞,其年代還需進一步對比研究才能確定。明清遺存的遺跡則均為灰坑,遺物有瓷器、鐵器、陶器等,散見于地層之中。青花瓷器主多為花草葉紋,釉陶器與崖州高山窯址所燒制釉陶器形制相同。
崖州古城墻考古發掘現場領隊、中山大學考古學博士劉長介紹,宋代遺存的發現,彌補了本地史料對崖州城的相對簡略的記載,城墻的夯筑方式和出土器物的形制和特點也體現了宋代時崖城與中原的密切關系,體現了崖州古城作為中國最南方的古城鞏固南疆所起的重要作用。
崖城鎮將再顯昔日風貌
據介紹,這次崖州古城墻考古發掘以后,將進一步弄清城墻的走向,結構、保存狀況及其它相關情況,其主要目的是為崖城城墻的修復與保護提供科學考古學依據。之后有關設計單位將根據考古挖掘的依據,拿出好的方案,將在保持城墻原貌的基礎上,對崖城的古城墻進行進一步修復,并且還有可能保留文物探方時的探方坑以及出土的文物,供游客閱覽。屆時,崖城將再顯當年的古風和當今的繁華,必將成為游人又一好的去處,再現我國歷史文化名鎮的風采,為海南旅游再添一處亮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