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中醫醫院的醫生為村民開藥方。(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海口網10月23日消息(實習記者 謝舒)“這是急救藥箱,往里放一點。”“檢查下藥品齊了沒有。”22日清晨剛7時許,海口市中醫醫院外一群身著白大褂的醫務人員正緊鑼密鼓的備藥,搬藥,協調車輛。這些醫務人員是一支從市中醫醫院抽調出的由醫療專家、主任醫師等精干人員組成的抗洪救災醫療隊。
?
光明村村民在排隊等待義診。(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據介紹,自洪災發生以來,海口市中醫醫院每天都要從院里調配人員組成醫療隊到各個受災點,為受災群眾進行義診。這支醫療隊中有不少醫務人員已連續在前線奮戰了多日,直至深夜才能回到家瞇上一會,今天一早又要開始新的征程——趕赴受災嚴重的秀英區東山鎮光明村委會,為那里的群眾進行義診。
“這幾天,我們將負責光明村委會共4個自然村,600多戶,2400多名群眾的健康。”“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不同的受災地區上設置義診點,有不少村民前來就診,他們真的很需要醫療隊。”醫務人員對記者說。
?
村民領到了需要的藥物。(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結合實際 分工明細
9時許,來到光明村委會臨時安置點后,醫務人員便馬不停蹄的張羅開了。在幾張臨時診桌上分別擺放著眼科、腸道疾病、心血管內科、皮膚科等不同疾病科類的指示牌,用以指引群眾根據自己的情況到相應的診桌上就診。
“災后,紅眼病、足糜爛、感冒、肺部感染、腸道疾病等5類疾病的發生率較高。所以根據實際,我們分別組織了眼科、皮膚科等醫務人員和專家到點為群眾義診。而考慮到少兒、老人可能發生的一些身體狀況,我們還特別組織了保健科、心血管內科的醫務人員前來應診。”院長助理劉潤森告訴記者。
領到藥物的婆在聽取醫生的建議。(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阿婆,您哪里不舒服呀?”“我腿腳疼痛。”“好的,那請您跟我來,到主治關節炎,腿腳痛的醫生那里去看。”除了專門的疾病科指示牌外,現場市中醫醫院還安排了專門的人員為群眾“指路”。
?
海口市中醫醫院巡診醫療隊,深入海口受災較嚴重村莊進行義診,免費發放藥物,宣傳災后防疫知識等。(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記者看到,這些指引人員手中拿著一疊處方單。醫務人員說,這些處方單就相當于掛號本,他們將為前來就診的群眾發放人手一張,群眾只要拿著單排隊就行了。記者回頭一看,不經意間,幾張診桌前都已排起了長隊,而所有排隊的群眾都是坐著等待。原來,為了讓所有的群眾能舒服看病,市中醫醫院還特別為群眾準備了凳子。“雖然醫療條件簡易,但是我們盡量做到讓群眾舒服看病。”醫務人員說。
?
在最右邊的一張診桌上是病患取藥點。那里同樣站有專門的醫務人員,根據患者手上拿著的處方給病人拿藥。
?阿婆在詢問醫生。(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細心周到 群眾滿意
?
“我胃部以前做過手術,現在還沒恢復過來,感覺吃東西不消化,很難受,該怎么辦,醫生?”前來就診的一位阿婆緊皺眉頭焦慮的說。
“不要著急,不要著急。術后是需要有一個恢復的過程的。而這個恢復的過程又跟個人的體質有關,平時應多吃點易吸收的粥、骨頭湯等流質食品。”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方立解答道。
“哦,是這樣啊。”阿婆緊皺的眉頭舒緩開了。
醫生為一位孩子檢查口腔。(海口網記者 張俊其 攝)
?
“我小孩剛剛不停的咳嗽,不停的哭,怎么哄都不行。正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醫務人員過來了,不僅細心的給孩子看病,還輕輕的拍著孩子的背,不停地跟孩子說話,擔任起了安慰孩子的工作。現在孩子緩過來一點了,真的很感謝醫務工作者。”懷中抱著1歲多的兒子的張先生動情的說。
“這個義診醫療點從看病到拿藥都是免費的,讓我們受災的百姓都感到很溫暖。感謝政府,感謝醫務人員。”看到記者正在采訪,不少群眾紛紛主動跟記者說道。
正午時分,醫務人員正準備吃飯,一位老人家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朝醫療點走來。經詢問,老人家已86歲高齡,且幾天來一直感覺惡心,想嘔吐,并伴有腿腳酸疼等癥狀。得知老人家情況后,正要起身吃飯的醫務人員再次坐了下來……
?
?
相關鏈接
海口中心工作轉移到災后重建發展經濟
海口:上千黨政軍民下地清理黃沙 幫助受災民眾災后重建
海口將選派工作組深入災區 幫助受災群眾災后重建
海口減免8個稅種 扶持災后重建
海口美蘭區關注災后重建 遏制職務犯罪發生
海口工作重心轉入災后重建 陳辭強調當前需做10件事
陳辭強調海口災后重建工作 要求盡早挽回受災損失
海口府城忠介路步行街重建難度大(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