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新坡鎮村民搶種經濟作物。(記者 黃一冰 攝)
搶收搶種:水稻損失瓜菜來補
海口網10月27日消息 (記者 王紹兵 特約記者 陳安宇)25日上午,陽光明媚,新坡鎮雄豐村的道路兩旁曬滿了稻谷。田洋里,幾臺收割機正在不停地穿梭。村民吳乾育推著6袋稻谷上岸,“以前每畝能產800斤以上,現在能有200斤就不錯了。我6畝地的水稻兩次被淹,損失80%以上。”吳乾育說。在田洋里,很多村民都在忙著搶收水稻。為了搶收,新坡鎮政府還請來了15臺收割機到全鎮各個田洋幫忙。
幾公里外的另一塊農豐田洋里,幾百名群益村的群眾同時在地里勞作,甚是壯觀。村民蔡夫泰和妻子忙著犁地晾土,不時和妻子交流幾句:“這次災害損失很大,多種一些冬季瓜菜,把損失彌補回來。”
就在幾米外地里,蔡夫泰22日晚上搶播種下的小白菜已經發芽。他告訴記者,現在開始育苗到冬季瓜菜大面積種還需要1個月時間,他就利用這一個月搶種一季葉菜,爭取趕上目前蔬菜的好行情。據了解,龍華區將對每畝冬季瓜菜種植給予一次性種苗補貼100元,短短幾天時間內,區政府已組織農民在農豐田洋搶種葉菜450畝、冬季瓜菜育苗3000畝。
“全鎮計劃冬種瓜菜2.6萬畝,全部在11月份之前完成。”新坡鎮鎮長陳邦明告訴記者。新坡是海口的傳統瓜菜大鎮,目前全鎮的重心就是搶種瓜菜。
強降雨停止后,已經連續搶險救災近20天的新坡鎮60多名鎮干部沒有休息,立即進村幫助農民搶種搶收。
龍華區在災后重建中,把恢復農業生產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加大對農田排澇力度的同時,計劃采取集中育苗、分散育苗相結合的方法,加快冬季種植育種育苗,計劃種植冬季瓜菜42000畝。目前,龍華區多方籌措資金420萬元,對受災群眾育種、備耕、農機、化肥、魚苗以及畜牧業無害化處理等給予補貼扶持。
強排內澇:讓受災群眾早回家
一邊是南渡江沿岸的村莊被洪水淹沒,另一邊是山洪水讓大量的村莊飽受內澇之苦———在這次連續兩輪特大暴雨災害中,龍華區可謂是腹背受敵。
然而,龍華區的干部群眾沒有畏懼,而是以主動出擊的態度積極應對。在這次連續兩輪的強降雨災害中,龍華區共有81個村莊發生內澇。目前,已經有57個村莊通過強排水消除了積水,仍有24個村莊還浸泡在水中。
“不惜一切代價強排水,盡快讓受災群眾回家。”區委、區政府已經向各鎮和全區黨員干部下達了明確任務,只要內澇村的積水沒有徹底清除,掛點的干部就不能撤。于是,內澇嚴重的龍泉、龍橋兩個鎮迅速找準排水點、排水水路、水系,挖溝挖路進行排水。區水務部門采購了150臺抽水機,夜以繼日不停抽水,并調用大型挖掘機械,共開掘排水點121處、排水溝99條共1314米。同時,對積水深、嚴重影響群眾出行的內澇村莊,配備沖鋒艇22艘、橡皮艇10艘,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
龍泉鎮墟是這次內澇積水涉及范圍最廣的一個地區,不僅4個村被淹,而且一時間進出鎮墟的四條道路全部中斷。災情發生后,區委書記寧虹雯、區長符革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救災,鎮干部們火速帶領熟悉地形的村民尋找排水線路,深挖溝,強排水,20臺抽水機連續工作,晝夜不停。至25日早晨,鎮墟的四個村積水全部被抽干,原來積水一米多深的龍泉中學也已順利復課。
生活救助:棉被帶來心里溫暖
23日下午,龍泉鎮儒讓村文化活動室外的空地上,一個搭建的臨時灶臺內燃著熊熊火苗,一位中年女村民正在一口大鍋里炒菜,菜香四溢。這里正是儒讓村受災群眾安置點,80多位村民住在這里,他們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
龍泉鎮儒讓村文化活動室僅是龍華區目前還有的25個臨時安置點之一。隨著洪水的退去和內澇村莊的減少,龍華區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也從最多時的數萬人減少到現在的2277人。
雖然安置的人數一天天在減少,但龍華區對安置工作卻沒有松懈。所有的安置點都有專人負責,確保大米、餅干、礦泉水、方便面等救災物資供應充足。更讓受災群眾感到欣慰的是,區委、區政府還專門組織的慰問演出小分隊和電影放映隊,每晚輪流到臨時安置點進行演出,在心理上對受災群眾進行安撫。
在25日降溫前,龍泉鎮美定村的85名受災群眾就每人領到了一床棉被和一套棉襖御寒。杜英蓮領到物資后高興地告訴記者,衣服穿在身上,暖在心里。據了解,龍華區還將逐步在受災群眾中發放過冬棉衣棉被,確保每一名受災群眾都能溫暖過冬。目前,龍華區已發放餅干10700箱,礦泉水11200箱,方便面11800箱,大米14100包,棉被3681床,另有牙刷、牙膏、毛巾、枕頭、蚊香、蚊帳、榨菜等,力爭滿足受災群眾的生活需求。
此外,龍華區還加強了災后衛生防疫工作。愛衛部門成立5個消殺工作組,消殺面積2400多萬平方米。開展了全區性愛國衛生義務勞動,共出動全體機關、鎮(街)、村(居)干部職工及居民群眾約56000多人。衛生防疫部門組織16支醫療隊伍,在災區進行免費巡診。農業部門組織79人的專業隊伍開展消毒工作,對受災死亡47896頭(只)禽畜進行無害化處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