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05日消息 國家發改委2日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據了解,本次監測針對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大中城市,監測食品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統計數據顯示,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計總品種的80%,其中黃瓜和西瓜漲幅最高,大豆油、大豆調和油、活雞、茄子及草魚等價格微弱下跌,大白菜和鮮豬肉價格持平。記者就此走訪了解到,跟隨全國范圍的漲價浪潮,海口市場上多種食品價格應聲而起,不少市民感嘆生活成本和壓力增加不少。
調查
食用油、果菜、酒水……都在漲價
記者走訪海口市場了解到,綠豆、大蒜價格仍保持“高調”,同時,多種食品的價格也在往高處走。10月中旬,受我國白糖主要產區廣西和云南等地甘蔗大幅減產影響,海口白糖價格上漲。隨后,海口各大超市陸續接到金龍魚等品牌食用油提價通知,價格上調幅度達15%-20%。食用油價格調整涉及的種類較多,除花生油、大豆油外,谷物調和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也不同程度提價。同時,海口部分酒行根據廠家要求上調了長城、張裕等品牌葡萄酒價格,最高漲幅達50%。記者調查還了解到,米、面、蘋果等也在悄然漲價。
隨著原料價格上漲,飯店、餐館等就餐價格也相應調整。就連不起眼的方便面也在瘦身變相漲價,康師傅也從本月開始,將旗下主力產品袋裝方便面價格上調10%。記者在不少餐館的菜單上看到,價格一欄全都打上了“補丁”,標上了新的價格。海口龍昆南路一飯館老板稱,不僅是蔬菜、米糧漲價,連房屋租金也在漲,他們的成本增加了,不調價可就要虧損了。
聲音
主婦:四口人伙食費每月多四五百
“蔬菜在漲價、水果在漲價、柴米油鹽在漲價……”走訪中,不少市民表示,今年開始,尤其是這兩個月以來,每個月僅伙食費就要多支出不少。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也擠進了“月光族”的隊伍。“消費高,工資卻不高,長期這樣下去怎么吃得消?”一些市民抱怨。
今年42歲,在海口國貿一家建筑公司做會計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做了10多年的會計,工資從每月1500元漲到現在的2500元。工資明顯比以前高了,可是生活質量卻沒有明顯提高。“現在物價挺高的,每天都過得很‘謹慎’”。劉女士說,“每去一趟超市,再怎么省,出門結賬時至少也得50元錢。土豆以前只要兩塊五毛錢一斤,現在漲到三塊五。大蒜、芹菜也漲了好幾塊。除了蔬菜,食用油啊,白糖啊這些生活必需品也在一個勁兒地漲價。不管怎么節省,四口之家每月伙食開支都要比以前多出四五百塊錢。”
家住南沙路附近的張阿姨拿出了她昨日買東西記的賬:一斤瘦肉9元、半斤鵝肉8.5元、兩斤白蘿卜4元、半斤娃娃菜3元、一斤半紅蘿卜3.8元、兩斤桔子5元。“這些東西還不夠我們一家五口人吃一天。同樣的錢,在過去能多買一斤肉。去年五元錢就能買兩三樣蔬菜,現在就買一樣菜還得掐著點用。”張阿姨說,“再怎么精打細算,開銷還是一天比一天大。”
白領:老婆買件衣服要考慮半月
昨日中午,在國貿某寫字樓里上班的小陳拿著12塊錢到快餐店買午飯。小陳說,給老板錢的時候,他覺得“肉疼”。“4月份的時候,同樣一份快餐只要7元錢,而且分量比現在足。”小陳自去年買房后,家庭開支對他來講就是一道深奧的數學題,如今這道題對他來說越來越難做了。
小陳給記者算了筆賬,他每月工資1800元,老婆每月1600元。老婆的工資全部用來還房貸,日常開支全部靠小陳的1800元工資。“我和老婆早上和中午的飯錢原來只要20塊錢左右,現在至少30塊,一個月光吃早餐午餐就要900塊。晚上就算自己買菜做飯,一頓飯的成本最低也要15塊錢,再加上物業費、水電費、和兩個人的通訊費、交通費,每月不僅沒存一分錢,有時還要找父母補貼。”小陳感嘆消費越來越高,但生活質量卻不如以前,“所有的錢都用在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上了,老婆想買件衣服都要考慮半個月”。
打工仔:這點工資結婚想都別想
南沙路某飯店服務員小符告訴記者,她剛換了工作,以前的工作不包吃住,那樣的話她幾乎生活不下去。“之前那份工作工資1200元,房租漲價后,我每個月要交500塊,剩下700塊根本不夠我一日三餐。”小符目前工資只有1000元,但她似乎很滿足:“這份工作包吃住,我每月還能存點錢或者給農村的父母寄點回去。”
龍昆南路某小區保安阿明同樣是剛換工作,不過他沒有小符那么幸運,只找到包吃的工作。“也可以了,現在物價高,能把一天的飯錢省下來就不錯了。”阿明坦言,他根本不敢想結婚的事情。“這點工資我一個人都養活不了,怎么養一個家呢。”
市民總結4大省錢攻略
除了菜價,穿的、用的都在漲價。怎么辦?想辦法省錢!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在應付物價上漲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個人心得和“作戰”技巧。比如在花盆里種蔥蒜、到網上團購日用品、少下館子等等。
攻略一 花盆里不種花改種菜
“我以前喜歡在自家陽臺上種一些花花草草,但最近半年我改種菜了。”在海口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孫先生說:“我種的菜品種很多,除了蔥、蒜外,還有青菜和辣椒。”
? 孫先生說,陽臺上種菜不僅具有觀賞性,更有實用性。“蔥和蒜栽在花盆里,每天做菜時掐一點,過兩天又長出來了。這樣也省了不少開支。前段時間,大蒜價格猛漲,因為我吃的蒜是自己種的,所以漲價對我影響不大。我的陽臺上種了4盆蒜,有時還能給鄰居支援一點。還有一大盆青菜,平時看了養眼,挖兩棵就能煮碗面了!”孫先生說。
攻略二 傍晚買菜要大幅殺價
以前,家住海口現代花園的蔣阿姨每天晨練之后就去買菜。但現在,她的買菜時間改到每天下午或傍晚了。“那個時候的菜比早上便宜!”蔣阿姨說,一斤菜一般能便宜幾毛錢。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曹阿姨發現,西紅柿、茄子之類的蔬菜,放到第二天影響不太大,菜販一般不會降價太多。但水芹、藕、菌類,一天下來新鮮程度會大打折扣,菜販到了傍晚一般會“拋售”。曹阿姨就選擇在傍晚買菜,而且抓住菜販急于處理的心理殺價,這招屢試不爽。昨晚,曹阿姨花了2元錢買了3斤水芹。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是家庭主婦當前“人氣最火的方法”。
攻略三 網上日用品團購正流行
? 如果你認為團購僅限于裝修、建材、旅游等“大宗商品”,那你肯定OUT了。如果你現在買東西還局限于城市實體店,那你更應該換換思維了。如今,香皂、紙巾、洗發水、奶粉等日用品,都能在網上團購了。為了省錢,市民吳女士認為,與其自己到處逛,貨比三家,還不如網上團購,省錢省力。
上個月底,吳女士給兒子團購的奶粉快吃完了,于是上網發帖召集團購。很快,她的帖子得到了幾十人的響應。這回可以在比商家進價稍高的基礎上滿100元返10元。吳女士一下子訂了三箱。“別以為現在網上組織的團購都是商家,其實網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組織團購,只要人數夠了,價格好商量。”吳女士說。
攻略四 互通情報結伴搜羅特價
“老王,快來我家樓下的超市,大豆油搞特價”、“老何,要不要幫你捎點西紅柿呀,一塊五一斤”……記者昨日在南海大道的匯宇金城采訪時,正好碰上市民黃阿姨一邊推著手推車,一邊打電話向小區鄰居通報最新的特價“情報”。該小區的主婦們除了團購外,不少人還聯合起來“地毯式”搜羅特價商品,然后互通情報或是互相幫忙購買。黃阿姨說,每次去逛超市,她都會搜集一些特價產品宣傳單,拿回家后仔細比較,看哪種商品在哪個超市買最劃算。比較完還不行,黃阿姨還喜歡和鄰居交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