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笑打“超人”
美女掄鞭抽打“超人”
海口網11月11日消息? 在網上,他是論壇里最活躍的人,機智幽默的發帖,引來MM們圍觀;在網下,他卻是一個一天說不到三句話的人,見到女孩子就會面紅耳赤直冒汗。
26歲的成都小伙子張帆(化名)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社交恐懼癥。為了打開心結治病,昨日下午,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做出了26年來想都不敢想的舉動:站在街頭讓美女來鞭打他。
現場:街頭自虐小伙求美女鞭打
下午2點30分左右,一個身穿超人服裝的帥氣小伙子吸引了路人的目光,他頭戴著紙板枷鎖,手捆鐵鏈,胸前還掛著一塊紙板,上面寫著:“QQ滾開,淘男滾開,魔獸滾開,淘寶滾開,回到現實的感覺真好!”小伙子的旁邊還有一名年輕女子陪伴,美女手中拿著一根黑色的皮鞭。
“美女,請你用皮鞭打他。”女孩和小伙子走到兩名坐在花臺上的美女旁邊,并遞上了手中的皮鞭。兩名美女被這一幕弄得莫名其妙,羞澀地笑了一笑,又看了看皮鞭,遲遲不敢接。
“你打我吧,我是鼓起勇氣來接受大家的鞭打,希望你能幫幫我,莫打臉就行!”小伙子一番請求后,一名美女拿起了皮鞭,輕輕地在小伙子身上打了一下。
這時,幾名路人紛紛好奇地圍上來看,一對情侶也跑了過來。“你也打我兩下吧!”小伙子用祈求的眼神望著,幾秒鐘以后,情侶中的男子接過了皮鞭,用鞭子打了小伙背部一下。
質疑:行為藝術還是街頭作秀?
小伙子的怪異行為,圍觀的市民覺得很好奇,也對這種另類的行為提出了質疑。“這人肯定是腦子有病”、“是不是想出名想瘋了?”大多數年輕女孩見到后及時避開,紛紛質疑他是在作秀,更有人把他當一場行為藝術看。
這名小伙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呢?記者找到了小伙子進行詢問。這名到處找人鞭打自己的小伙子自稱叫張帆,他旁邊的女子叫小惠。
據小惠講述,張帆只是一個化名,并不是小伙子的真名。童年張帆是和外婆一起度過的,老人的溺愛和封閉的環境,使張帆從小就害怕與人交往,久而久之,張帆患上了“社交恐懼癥”,一在人多的地方就緊張得要死。
因為性格的原因,張帆找過兩份工作都沒堅持多久,干脆辭職宅在家里,把網絡當成逃避現實的途徑。不僅沉溺于網游,連吃飯買東西都全靠網購,網絡儼然成了張帆生活的全部。長期的“宅男”生活,更是加重了他的病情。
張帆的情況不僅讓家人擔心,朋友們也很著急。他的朋友小惠對心理學有點研究,便建議他使用“暴露療法”——把自己暴露在讓他最感到害怕的環境中,讓他在最短時間里適應。在朋友的鼓動下,張帆終于走出了這一步。
張帆的故事是真是假?記者想要找張帆和小惠索要家人聯系方式,兩人都婉拒了記者的要求。
專家:社交恐懼癥可慢慢治療
張帆說,網上的他健談、幽默、思維很活躍,但現實生活中的他卻是迥然不同的兩個人,他每天和父母說話可能不超過三句,一個星期難得出一次門。
曾經拗不過父母去相了幾次親,可是和女孩一見面他就犯病,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心跳加速,面紅耳赤后背直冒汗,搞得氣氛相當尷尬,自然以失敗告終。
張帆立下決定,一定要改變自己。
至于為什么選擇“求鞭打”的這種方式,朋友小惠解釋說,一是根據暴露療法原理,達到“自取其辱”的效果,二是寓意“鞭策”,幫助張帆更快地走出社交恐懼癥的陰影。
這樣的方法會不會治好自己的病癥,張帆信心不大。記者離開現場時,張帆還沒有收集齊自己設定的11個女孩的“鞭策”。他說,如果當天完不成任務,說不定改天還會繼續,“究竟能不能治好,說不清楚。”
對此,記者聯系了川大華西醫院神經精神疾病中心李斌博士,對于張帆的行為,李斌認為像張帆這種癥狀的人數并不多,至于是不是人格障礙還需做進一步測驗,如果真有社交恐懼癥,也并不是通過這種“暴露療法”一下能治好,必須進行循序漸進的心理治療,慢慢引導其恢復正常的生活。
□新聞資料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陌生人或者社交、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都感到困難。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