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截屏
海口網11月14日消息? 在央視近日曝光了手機僵尸病毒泛濫的消息后,手機用戶的移動安全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有關安全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機僵尸病毒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呈擴大的趨勢,而且會出現更多的變種、采用更加巧妙的偽裝方式或假冒用戶更加常用的軟件來欺騙用戶點擊,從而威脅用戶手機的安全。
最新僵尸病毒假冒nokia
“在央視曝光手機僵尸病毒后,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手機用戶的求助,不少手機用戶還直接來到我們這里尋求解決方案。”國內最大的移動安全服務商網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專家鄒仕洪博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就有一位手機用戶肖小姐向他們反映,收到短信稱“您獲取一款五星級的手機游戲,可點擊網址下載免費安裝”,其顯示的地址來源是很有“迷惑性”的http://nokia.***,結果在點擊后就感染了手機僵尸病毒。“據分析,此病毒會在感染用戶手機后,自動聯網上傳手機中的通訊錄等隱私內容,并扣取流量費用。”
病毒最早出現在今年6月
“手機僵尸病毒最早是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被截獲的,當時我們就發現,與該病毒之前的手機病毒只感染單機不同,會進行二次感染,危害巨大。”鄒仕洪表示,6月份正值世界杯舉行期間,當時的僵尸病毒往往采用發送“世界杯視頻新聞免費直播……”短信,并包含提供鏈接的方式進行傳播,手機用戶在不慎點擊后就會感染,自動外發短信給手機通訊錄中的好友,而好友在收到相應鏈接后,由于號碼來自熟人,往往便進行點擊,從而成為新的“僵尸手機”。
本市十余萬手機被僵尸侵入
“最新感染手機數據已經達到150萬部以上,北京地區占到了其中的10%。”據介紹,目前,手機僵尸病毒的變種已經發展到10種以上,其主要傳播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發送“免費”手機短信,在其中往往帶有時下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等內容,來誘惑用戶點擊鏈接,還有一種是偽裝成各種的手機程序下載,比如程序升級包、常用軟件、手機美化軟件等,騙取用戶安裝運行后,迫使用戶感染和以其手機為病毒傳播源,外發給其對應聯系人進行二次擴散傳播。
病毒每日耗費話費上百萬
據央視的報道稱,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初,我國僵尸手機至少已經超過了100萬部。手機安全專家對僵尸手機樣本分析得知,每個僵尸手機平均每天至少向外發送20條短信,則100萬部僵尸手機每天就會發送至少2000萬條短信,每條短信的發送費用是0.1元錢,這就意味著,每天耗費掉僵尸手機用戶的話費超過200萬元。
正從“扣費”到“扣流量”轉變
“手機僵尸病毒最初的核心是扣費,無論它用什么樣的偽裝騙取了用戶的點擊,最終都會造成手機用戶資費的損失。”鄒仕洪透露,隨著手機僵尸病毒變種的不斷增多,“扣流量”正在成為其的新趨勢,用戶在被僵尸病毒侵襲后,手機將自動聯網,即使用戶不使用手機時,流量指示燈也會不停閃爍,這時僵尸病毒不僅可以外發虛假短信,消耗用戶的資費,還會自動下載其他的病毒程序。“這種僵尸病毒的隱蔽性更強,因為大家并不會時刻關注自己手機的上網情況。”
病毒活躍已引發政府關注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也已經注意到了僵尸手機病毒群的活躍。“一旦手機上網,安全網絡形勢就跟普通的計算機上網類似。被黑客利用手機僵尸病毒控制的這些手機暗中聯系到某一個黑客的控制端去,使其被控制服務器控制。”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運行部周勇林主任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監測表明,在僵尸手機病毒種類增加的同時,伴隨其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和威脅類型的增加,僵尸手機的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已經構成了大規模病毒傳播的形勢,成為移動互聯網絡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
病毒利益鏈條仍未明
利用僵尸病毒發送廣告等黑色產業鏈目前已經出現,據央視的報道,渠道商用常規短信群發方式推廣,一條群發短信的成本為3分到5分錢左右,而渠道推廣商一次最少要群發10萬條短信,而選擇僵尸病毒群發短信方式進行推廣,收入將增加到10倍,手機軟件等廣告主每天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僵尸病毒的利益鏈條目前尚不明確。”鄒仕洪表示,雖然通過技術手段找出僵尸病毒的始作俑者難度很大,但是隨著央視的曝光報道,以及公安機關的介入,最終必將有“黑客”被繩之以法。
手機病毒新增“盜號”功能
“常規的手機病毒主要有偷隱私、扣費和破壞手機三種模式。”安全專家指出,最新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手機病毒的種類,就已經達到了1600多種,預計今年全年的手機病毒種類,將達到2400多種。同時,隨著手機QQ、手機網銀等產品的不斷推廣,“盜號”已經成為手機病毒的新趨勢,近期已出現多種盜取手機用戶相關賬號、密碼的手機病毒出現。
手機用戶也要有安全意識
“最重要的是,手機用戶也一定要重視安全問題,摒棄以往對手機病毒所持的懷疑態度。”對于手機用戶如何防范病毒侵襲,鄒仕洪認為,手機用戶在使用軟件、發送短信等操作時一定要加強安全意識,下載手機軟件一定要選擇正規站點,切勿輕信和點擊短信、彩信中的不“可靠”鏈接,其次才是通過安裝安全軟件來進行防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