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80后贍養父母力不從心 未來老人贍養成難題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0-11-18 10:31
      調查稱超9成“80后”無法贍養父母 一半以上還需父母資助

      記者進行了隨機調查,一位參加工作5年的80后對記者說,“盡管已經參加工作很長時間,但是消費壓力很大,沒有任何積蓄,目前根本無法贍養父母。”隨后,記者又相繼采訪了多個80后,在受訪群體中,99%都確定自己無法贍養自己的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此外,一位已為人父母的50后對記者說到,對80后無法贍養50后表示十分的理解,并且表示并沒有指望自己的孩子贍養自己,他們更加希望幫助子女的生活過的好一些。

      青年焦慮父母養老問題 僅6.9%的人愿把父母送到養老院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互動百科網,對1612人(其中獨生子女占40.1%)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58.3%的人選擇讓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或者附近,就近照顧;43.5%的人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親自照顧;24.8%的人表示父母在異地居住,定期去探望;7%的人選擇由社區配備生活指導員,定期照顧老人;僅有6.9%的人愿意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等機構。受訪者中,“80后”占57.3%,“70后”占28.1%;已婚者占53.4%,未婚的占46.2%。

      陜西80后網友曬贍養賬單 六成人沒錢照顧老人

      近日,陜西省“80后”網友再曬贍養老人賬單,以中等數額計算,西安一個“80后”家庭每年贍養老人需要花費2.72萬元,咸陽和寶雞每年均需花費1.74萬元,延安2.28萬元,漢中1.38萬元。網友表示,這一賬單的數額似乎有些大,涉及到的項目也未必都能做到,但都是子女贍養老人應該花的錢。日前,記者在網上以簡短問卷的形式調查了120余名“80后”網友,發現只有四成“80后”能堅持每月給家里寄錢;四成“80后”的收入可以基本滿足自己的生活,但沒有多余的能力照顧父母;二成“80后”還需要家里不時“貼補”;九成網友表示對父母有愧疚之情。

      現實個案:白領月入過萬養父母仍有壓力

      Jason四年前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現在就職于一間投資公司,月入過萬,女朋友小云在事業單位工作,每月工資也有三四千元,兩個人加起來收入本也不算低,然而他們的日子過得并不瀟灑:白手起家的他們憑這幾年的儲蓄,終于在今年具備做房奴的“資格”,但每個月要負擔4500元的房貸;工作地點離家遠且搭車不方便,他們今年貸款買了一部車,一年內還清,每個月要還5000多元;為了以后工作,他們準備接下來報讀MBA,兩年下來至少得準備十萬……更重要的是,雙方的父母都來自偏遠的小縣城,如今有的留在家里,有的還辛辛苦苦在外打工,都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療保險,養父母的壓力自然落在他們身上。
    ?

      “80后”贍養老人的壓力可能大于70后和60后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80后”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浮出水面。眾多專家指出,隨著“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歲門檻,“80后”在成為房奴、車奴、孩奴的同時,很可能成為“養老奴”。在“421”的家庭結構模式中,“80后”面臨的贍養老人的壓力遠遠大于“70后”和“60后”。

      “80后”年輕夫婦要照顧四位老人,不論從精力、財力、人力還是心理上,“80后”都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這種負擔是一種長期的負擔,可能會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出現。很多老齡學者指出,相對于中年人,年輕人為自己、為家人以后的生活做好保障的意識并不高,面對“421”家庭結構的年輕人能否承擔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讓人擔憂。

      “二養四”考驗年輕人孝心 老年人幸福指數告急

      如今,“二養四”的重擔已經壓在了年輕人的肩上,“養兒防老”的傳統也被日漸淡化。繁重的生活壓力讓9成年輕人跪倒在“孝”字面前,同時也讓上億的老年人缺乏“愛的贍養”。年過六旬的老人還在為子女買車買房忙碌,充當兒孫“保姆”的情況不在少數,而自己的“養老”問題則被長期忽視。老年人的“幸福指數”正越來越被社會關注。

      超7成“80后”因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

      “80后”獨生子女在贍養父母上存在哪些困難?調查顯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擔多位老人的養老負擔;50.1%的人表示生活在兩地,無法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42%的人表示社會保障、醫療保險不同城市無法互通;37.7%的人表示養老院等社會養老機構無法讓人放心。

      面臨的生活壓力過大。一位某地產公司工作3年的張小姐告訴記者,前不久,現在剛生完小孩,但是卻是因為經濟條件,和老公還在租房住,每月除了繳房租,孩子的開銷是一大部分,所以月月財政吃緊,對于父母贍養實在力不從心。

      來自工作的壓力。面對競爭激烈就業市場,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已實屬不易,而找到一份高薪水又穩定的工作更加困難,很多80后為了經濟獨立等現實問題,只能被迫從事著高投入低回報的工作。

      “421”問題加重“80后”贍養老人負擔

      《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指出,中國絕大多數人依靠子女來贍養晚年,但是由于當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可以想象,隨著老年人更長壽,獨生子女們成人后可能要贍養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父母的父母,人口學家稱之為“421”問題。這意味著,80后在贍養老人問題負擔逐步加重。

      現行社保體系不完善致贍養負擔加重 養老金制度受挑戰

      中國老人撫養問題不能只依靠家庭撫養,應逐漸轉向社會撫養,即由家庭責任主體過渡到國家或社會責任主體。然而,現行社會保障體系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贍養負擔加重。 “35年前,中國有贍養老人能力的成人與老年人的比率是6比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變化趨勢,再過35年,這一比例將銳降為1比2”,勞動力的相對減少和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對中國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中國的退休金制度將受到嚴重挑戰!

      當今社會在養老方面急缺的資源就是照料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姚遠教授指出,在養老方面,當今社會急缺的資源就是照料資源,一個是日常生活照料,像家政服務一樣幫老年人打掃衛生;其次是老年人生病短時間臥床時,身邊需要有人全天候照料;第三是老年人心理、情感方面的精神需要,比如帶老人出去走走,接觸一下社會。

      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家庭養老面臨變局

      如今,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開始步入老年。與自己多兒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將承擔贍養他們的重任。未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出現4個老年人、1對夫婦和1個孩子的“四二一”結構。“養兒防老”這一鄉土中國的倫理基石,已在時代變遷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的75%,是中國老年人的主體。“與城市相比,農村的養老壓力更大。”王先益說,因為相對缺乏高質量的醫療、護理等服務資源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更不容樂觀。

      中國式養老困擾“獨一代”:最怕老家父母生病

      “養老的重負,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壓在每個獨生子女的身上。我們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將是最受苦的大人。等我們人到中年,父母漸老,我們將成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網上一篇題為《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的帖子因說出了許多80后的心聲而被廣泛轉載。隨著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他們父母的養老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

      楊文濤和女朋友小徐都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楊文濤說,“如果工資能漲的話以后應該夠我還貸并吃飯的,但是父母一定不能生病,生病就完了,資金鏈肯定斷了。”



      本來,我們常為勞動人口占比高所帶來的所謂“人口紅利”沾沾自喜,不料,尚未步入發達國家行列,老齡化社會就提前到來,“人口紅利”正逐步變成“人口欠債”,給下一代提出了嚴峻挑戰。一個有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的社會,必須跳出一家一戶“老吾老”的傳統模式,如一些專家強調的那樣,由家庭責任主體轉向國家或社會責任主體。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固然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國家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有關,卻不能因此延緩我們加快建立較優養老制度的決心和步伐。

      建立有足夠保障能力的養老儲備基金

      我國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包含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兩種。不管實行什么方式,確保養老基金保值增值最重要,同時必須嚴格法規加強管理,杜絕各種運轉上的漏洞。對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基金管理分散、個人賬戶有名無實、空賬運轉的賬戶總額居高不下等問題,已到非治理不可的時候了。與此同時,面對出生率下降和壽命延長兩大趨勢,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加入社會養老,建立更多更好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養老機構,免除老無所養的憂慮,也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題中之義。

      不妨借鑒“儲存個人服務時間”制度

      養老不僅要有資金保障,還需要家政服務、即時照料、精神撫慰等。對此,德國推出一種護理保險費,每月交納雇員工資的1.7%,也由雇主和雇員各擔50%,并規定凡參加法定醫療保險者必須同時參加護理保險,從而有效保障了老年人和病殘者應該享有的基本護理權利。還有一項“儲存個人服務時間”制度,凡年滿18歲的公民,均可利用公休或節假日義務到老年公寓、老人院和老年病康復中心提供各種護理服務,不拿報酬,但服務時間儲存在服務者個人檔案中,以備將來自己需要接受護理服務時,將這些服務時間提取出來免費享用。嚴密的制度設計,加上周全的人文關懷,使德國享有最慷慨的養老制度美譽。

      解決"421"家庭養老難題需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一對年輕的夫婦,要贍養四位老人,應該說壓力是非常大的,應提前做好準備。第一個角度,從國家和社會來講,應對人口老齡化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增加實力。然后就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所有人能夠進入到這個體系保障的范圍之內。

      第二個角度,養老服務體系。有了保障金,有了工資收入以后,要有社會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特別是這種“421”的家庭,更需要發展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同時對于個人來講,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物質上的準備,除了養老金以外,個人儲蓄的準備,也包括健康身體的準備,也包括心理的準備。所以,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綜合的、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包括個人的共同努力。

      建立獨立于醫療體系的社區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上海市老年學學會秘書長孫鵬鏢認為,除了增加敬老院養老床位以外,還要建立獨立于醫療體系的社區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老人不出社區,不到養老機構,便可享受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務,要優先的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現在最需要在家護理和照料的失能、失智、高齡困難老人身上。

      五大養老模式大PK

      居家養老: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衣、食、行等開銷全部自理,但無護理費,花費整體不高視住房周圍硬件、軟件配套設施而定,可能沒有專為老年人服務的網點獨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較低,一旦身體有恙或發生意外,容易耽誤治療時間。

      社區養老: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區提供幫助,生活較方便由于政府資助,個人承擔的服務開支較低,花費不高上門服務、就近網點服務對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較強獨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較低,但考慮到社區中有定點醫療機構,一般疾病可及時治療。

      養老院:高級養老院生活條件較好,普通養老院半集體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難保障隱私成本視養老院級別、床位級別而定,高級養老院成本較高養老院中基本設施完備,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齊全老年人安全系數較高。

      高級(產權化)養老社區:自由性高、隱私受保護,有管家照顧,生活較舒適會員制、購買產權房等成本較高社區中硬件、軟件配套齊全,較好的便利性服務人員隨叫隨到,安全性有較高保障。

      異地(候鳥式)養老:自由度高,享受體驗度高如果是投奔親友或居住到當地的老年中心,成本雖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異地置業型,一次性購房支出壓力較重隨著各地度假式養老機構的興起,已經相當便利;自行購房的,也較為便利安全性較差,主要考慮旅途風險,陌生目的地的環境、餐飲風險等。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編輯:胡世福]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