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蔓延2個多月的“柴油荒”,不少行業內人士都認為“柴油荒”來得十分突然。這場“柴油荒”究竟如何突如而來?作為控制著國內絕大多數煉油能力的兩大石油公司,為何沒能預警到此次油荒?國務院2010年11月20日頒布的“國16條”規定,石油企業要增加柴油產量,保障市場需求。國家發改委近期則查處了兩批違反國家成品油價格規定高價銷售柴油的企業,其中包括了兩大石油公司旗下的地區銷售分公司。
柴油“亂漲價”被查處
“柴油荒”出現的同時,柴油批發價不斷攀升,形成市場緊張氛圍,在市場“買漲不漲跌”心理下,社會買家持續積極買進,從而進一步推高價格,直至批發價高于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價,出現批零倒掛。
兩大石油公司因市場緊張控制銷售,對外停止批發,只保證系統內的柴油供應。社會加油站因售賣柴油無利可圖而停業,有的則鋌而走險,高價買進柴油后,以高于國家最高零售價出售,賺取高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誰擁有資源誰就能從中獲利,并滋生了眾多“亂漲價”的違法行為。國家發改委近期就查處了兩批違反國家成品油價格規定高價銷售柴油的企業,其中包括了兩大石油公司旗下的地區銷售分公司。
要理解上述“柴油荒”的邏輯還必須了解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基本概況。從目前國內的成品油市場格局來看,兩大石油公司擁有絕對的控制力。但在零售市場上,除去兩大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全國還有近6萬家民營加油站,占全國零售額的53%左右。
兩大石油公司稱最大限度增供柴油
就在11月17日國務院要求增加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產量、確保敞開供應后,18日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集團相關負責人就表態將全力增加產量,確保供應。中石化表態將通過滿負荷安排原油加工量等五項措施全力做好市場資源保障。中石油則表示已緊急部署出臺了滿負荷生產、積極進口等8項措施保障供應。
11月19日,作為國內最大的成品油供應商,中石化又披露已基本停止柴油出口、優先保證國內供應,并披露11月中石化供應社會柴油資源將同比增長20.2%,創下歷史最高水平。11月22日,中石油也表示在首批采購20萬噸進口柴油后,將會繼續增加進口保障供應,目前旗下煉廠的原油日加工量已達到歷史最高記錄。
?
盡管兩大石油公司極力表態將盡最大努力增供柴油,但在緊缺行情無法快速好轉的情況下,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地區銷售公司也加入到違法高價售賣柴油的行列中。在11月23日發改委首度查處企業違法售賣柴油后,中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文生當晚表示,已要求相關企業立即進行整改,并將對相關行為和責任人從重從快嚴肅處理。
國際油價是導火索
石油公司漲價也不是想漲就漲,上述人士就表示,雖然兩大石油公司具有絕對的市場控制力,但批發價上漲的直接導火索還是國際油價的上漲,“因為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會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的預期”,而近期美元的增發貶值則是造成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回顧近2個月的國際油價變化可以發現,11月中旬國際油價與國內柴油批發價均達到了2個月來的高點。雖然2個月來國際油價未呈現直線上升,但已累計上漲了12.79%。9月份國際油價還在80美元以下徘徊,10月份國際油價則在80-85美元區間波動,11月中旬國際油價已逼近90美元創下2年來新高。2個月來,國內的柴油批發價也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并在11月中旬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直到最近2周才出現下滑趨勢。
對策增加儲備實現“淡儲旺銷”
柴油緊張最簡單的原因莫過于供求關系出現了問題,需求大量增加而柴油供應跟不上。為了應對油荒,兩大石油公司也頻出新招,例如將原油日加工量調高至歷史最高水平,鼓勵煉廠多生產柴油,并積極加大柴油進口量。
但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不管柴油需求增長的原因是什么,作為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絕對供應主力,兩大石油公司應更多地從自身找原因。
河北省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齊放表示,當前“柴油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兩大石油公司壟斷國內石油市場。
據了解,目前兩大央企石油公司在國內石油行業的上游控制著47%的石油資源開采權,在中游控制著煉油企業的生產加工權(包括國內地方煉油廠),對外,掌握控制著53%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市場主體單一,石油資源在市場上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
?
“兩大石油公司以計劃經濟模式維持市場運行,生產與市場脫節,計劃跟不上市場變化,造成國內石油市場供求關系失衡。”齊放表示。
在“計劃”趕不上“變化”背后也凸現出國內成品油儲備體系的不健全。與原油戰略儲備相比,成品油儲備還處于起步階段,儲存能力相對較小。2009年5月在《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我國才首次提出國家成品油儲備戰略,并提出目標2010年儲備能力將達到600萬噸。目前國內的成品油儲備仍處于兩大石油公司的商業儲備階段,且仍處于初期建設階段。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家祥也表示,目前國內成品油儲備非常脆弱,做不到淡儲旺銷,成品油戰略儲備進展緩慢。
不少業內人士則建議,政府可以成立一個非營利性管理機構來管理運營成品油儲備,并委托專業機構運作,在油價低時買進,放在庫里,在油緊缺價高時拋出以平抑市場需求。
對話申通物流市場總監夏祖彬 油費約占物流成本一半
新京報:油價上漲對運營有沒有影響?
夏祖彬:從去年就已經感受到油價上漲的壓力了,這幾年國際油價一直是走高的趨勢,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機之后,人民幣貶值、通貨膨脹的跡象已經有了,在這個背景下,物流公司面臨的不僅僅是油價的上漲,還有人力成本的提高。
新京報:在物流行業油費占總成本的多少?有什么應對?
夏祖彬:至少占一半以上的剛性成本吧,所以這一塊的成本基本是沒辦法減的,國際油價的漲幅已經很清楚了。至于應對措施,我想所有物流公司的對策可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提高服務價格,今年以來,以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為代表的平價民營快遞業都調高了價格,平均漲幅為1到2元/單。從去年以來,快遞業做出幾次漲價調整。
?
新京報:上調價格能完全覆蓋成本的上漲嗎?
夏祖彬:完全覆蓋不太可能,只能說基本覆蓋,所以說漲價是無奈之舉,是被動的應對,但漲價也是雙刃劍,快遞公司不能一直用漲價來應對成本上漲,現在成本上漲的趨勢在近幾年內不可能改變,這在業內已經是個共識了,所以對抗成本上漲是場持久戰。
漲價只是短期應對,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提高效率和自動化程度來降低成本,比如申通已經投入上億引進自動化分撥設備來提高傳輸速度,節約人力成本,當然,這個設備投入在短期內也不大可能收回,所以我說對抗成本上漲是場持久戰。
■?應對措施
11月20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穩定物價16條措施,第5條提出:石油企業要采取經濟和技術手段提高生產負荷,增加柴油產量,保障市場需求。
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查處一批以高于國家規定價格銷售柴油的加油站。
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五論”如何貫徹穩定物價“16條”,提出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穩價的工作。石油企業要采取經濟和技術手段提高生產負荷,合理安排檢修,確保成品油的供應。
?
?
相關鏈接:
監測顯示全國柴油批發價普遍下跌
海南:外省柴油車上島要繳通行附加費
中石油中石化稱柴油荒有望下月底結束
上調油價難解"柴油荒" 25日或現調價節點
商務部出手干預“柴油荒” 批發價持續下跌
成品油調價預期現分歧 “柴油荒”有望緩解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