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10日消息 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擇校問題,教育部8日公布一批試點地區,鼓勵創新體制機制,實行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辦法。海南位列其中。這一政策會給海南中招政策帶來什么新的變化?昨天記者走訪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了解到,為縮小城鄉初中學校間的辦學水平差距,重點中學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招生人數有望逐年增加。
城鄉辦學水平差距大 導致擇校風愈演愈烈
家長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越來越強烈,農村的孩子進鄉鎮,鄉鎮的孩子進縣城,縣城的孩子進市里,市里孩子挑學校的現象愈演愈烈。
寬敞明亮的標準化教室、氣派的塑膠跑道、嶄新的課桌椅,對于城里孩子來說已經司空見慣。
因種種原因影響,還有一些農村學校不盡人意,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施較差等現象。位于海口演豐鎮的美藍小學就是這么一所典型學校。
近日南國都市報記者走訪了這所學校。
因為學校沒有圍墻,有不少村民在操場里放牛。教學樓非常破舊,排水管破裂了,一樓的天花板上有多處漏水。美藍小學擁有13間教室,方圓3公里內的400來名孩子在此處求學。很多教室的墻壁布滿了坑,門窗上橫七豎八地釘著木條,辦學條件非常簡陋。據了解,這所學校的情況非常特殊,因為其鄰近美蘭機場,每天都有很多飛機從這一帶飛過,巨大的轟鳴聲超過了老師講課的聲音。
“我們屬于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不花錢就能來上學,可是,因為學校辦學條件差,每學期都有40來名本地學生擇校到靈山、府城一帶的學校讀書。”該校負責人說,城里的學校發愁班額太大,他們學校卻在發愁學生太少,每個班平均只有40人。
農村學校吃不飽 城里學校“大肚子”
與這所農村學校“吃不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肚子”已經成為城市學校的通病。據有關部門調查,海口、瓊海、三亞等城市,跨區招收學生現象非常普遍,擇校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海口市有8所中學曾在接受調查時透露,片區外學生占到了35%以上;有5所小學在接受調查時透露,片區外學生占到了47%以上。
擇校導致學校班額過大,給學校管理帶來很大壓力,也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學校領導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每當看到關于校園安全事故、踩踏事件的報道,他都感到心里很沉重,他們學校平均班額為70多人,每到下課、放學時間,老師們都嚴陣以待,生怕出事。
而且,擇校,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都堪稱挑戰。來自龍塘的一名學生家長說,為了把孩子送進理想的學校,托人說情、給人送禮,沒少花錢。因為學校離家有五公里路,十來歲的孩子每天在上學、放學路上奔波的時間長達3個小時,遇上刮風下雨,行路苦不堪言。但這位家長并不后悔,他說,孩子和家長都這么辛苦,圖的是那所學校名聲好、辦學規范。
用“指標到校”政策 彌補教育不均衡
昨天記者從海口市教育局了解到,早在2005年之前,海口市就開始實行“指標到校”的招生方法。指標到校生錄取分數線為各重點中學正取生錄取分數線下浮20%。
家住海口市演豐鎮的蔡於燈是“指標到校”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于2007年初中畢業,在看到報上公布的海口一中的招生分數線之后,感到心情很沉重,盡管非常努力,他的中考成績依然比海口一中的正取生分數線低了那么一點點。而家庭經濟條件根本不允許掏上萬元的擇校費供他讀高中。
正在蔡於燈為前途發愁時,當年的中招錄取結果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因為海口一中分了一個“特別”指標到他所在的演豐中學,他幸運地被錄取了。蔡於燈進入海口一中之后,成績一直在進步,今年他參加高考,考出了700多分(理科)的好成績,被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專業錄取為免費師范生。
這部分學生的錄取程序是公開、透明的。雖然他們的中考分數比正取生的分數稍低一些,但依然是根據學生志愿,由海口市中招辦從高分開始排序錄取。
海口市演豐中學校長黃楊說,城鄉中小學校的辦學條件存在很大差距,這是客觀事實,對于起點較低的農村孩子來說,重點高中把招生指標分配到學校擇優錄取,使他們有機會與同一環境成長的孩子競爭,是比較公平的。這一政策可有效鼓勵學生們更努力學習。
“作為優質高中,要對推進教育均衡盡社會責任。”瓊山中學校長陳琪說,從長遠來看,這種招生政策有助于彌補教育不均衡的差距。
明年繼續實行 “指標到校”政策
記者昨天從省教育廳了解到,多年以來,我省中招政策一直要求,海南中學、海南華僑中學、海師附中等優質高中在招生時,要把一部分招生名額分配到各個市縣,其初衷就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使農村初中學校的畢業生有機會通過公平競爭,到心儀的優質高中讀書。而市縣重點中學分招生指標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作法,使更多農村學校初中畢業生受到照顧。
去年,這一招生政策開始在全省鋪開。我省要求各市縣重點中學拿出20%的招生指標,專門用來錄取區域內初中學校畢業生,今年,“指標到校”招生指標擴大到了30%。比如說,三亞一中在今年的招生計劃中劃出200個名額用于招收作為扶持學校均衡發展的“指標到校生”,直接分配到學校擇優錄取;萬寧中學招了231名“指標到校生”;澄邁中學招了168名“指標到校生”;嘉積中學招了180名“指標到校生”。“指標到校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與統招生錄取分數線相比有所下浮。“指標到校生”不交擇校費,和重點中學正取生同樣待遇。
省中招辦負責人說,明年,各市縣重點中學繼續擇優錄取“指標到校生”,讓偏遠鄉鎮中學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高中教育。但招生人數也要視不同市縣的實際情況而定。在教育發展較快的地區,“指標到校”政策可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但是,在基礎教育比較落后的地區,若一味要求其增加“指標到校”招生名額,則會影響其生源質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