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徐,陽光和煦,北宋都城汴京城人聲鼎沸。路人、店員、商隊、小販穿梭大街小巷,小橋、流水、綠樹、青山,洋溢著喧囂的氣息。泰和縣規劃建設局質監站女職工肖五華,利用業余時間,耗時20個月,繡出了這幅長6.5米、寬0.7米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肖五華的業余愛好比較簡單,工作之余回到家里,要么看看電視,要么在自家房屋涼棚下種種菜、養養花、弄弄盆景什么的。2008年下半年,她看到單位同事業余刺十字繡,覺得很新鮮,很好玩,就向同事要了一個小卡片袋練習十字繡。在同事的指導下,肖五華不到10天,就把它繡好了。卡片袋上繡的卡通人物栩栩如生,非常漂亮,受到了同事們的稱贊。從這以后,肖五華就迷上了十字繡。從面積為一二平方尺的圖案繡起,慢慢擴大到到十幾平方尺的圖案,她先后繡成《美人魚》、《美女望月》、《向日葵》等多幅十字繡作品。她說,每當完成一幅作品,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2009年3月,肖五華丈夫從網上了解到有6米多長的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圖案,雖然原材料成本高達4萬多元,但夫妻倆覺得這幅作品大氣,完成之后效果肯定好,于是決定買回來。從去年4月份開始,肖五華不管是午休還是夜晚,也不管是雙休日還是節日,只要一有空就撲在刺繡上。《清明上河圖》中有500多個人物、200多個建筑物、動物和植物,各種顏色達三十多種。為了不出差錯,肖五華在長達6.5米的圖案下方密密麻麻地編上了順序號碼,然后看著樣圖和說明書一段一段地繡。最難繡的是人、樹和船,因為這些圖案的顏色看起來好象是一樣的,其實分好多種顏色,要一針一針去找。只要一針繡錯就接不下去,然后就要花很多時間再找,把錯的挑掉。有時繡久了,膀子不免酸痛,她就站起來活動一下四肢和關節,然后接著繡。常常從晚飯后一直繡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憑借著這種耐心、細心、恒心和堅強毅力,肖五華終于在今年12月初順利完成這幅凝聚自己不少心血的“大作”。消息傳開,親友和同事們紛紛向她表示祝賀。大家欣賞之余,一致稱贊這幅《清明上河圖》繡工精細,極具質感,人物、橋梁、河水、樓閣逼真,仿佛身在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