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13日消息 海南是全國人民的“菜園子”,冬季,海南的瓜果菜源源不斷地運到全國各地,豐富了北方地區人民的“菜籃子”。但田頭收購價2.8元/公斤的蔬菜在菜市場零售價高達7.0元/公斤,海南人坐守“菜園子”卻吃“高價菜”的現實給海南島帶來不少尷尬。零售價與收購價懸殊的差價率,讓菜農蔬菜日益“賣難”,市民愈加“買難”,“菜籃子”越拎越沉。專家表示,菜農亟須提高價格談判地位,建立產銷銜接長效機制迫在眉睫。
懸殊的零售價與收購價差價率
海南是我國冬季“南菜北運”的重要供應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成本優勢和規模化種植優勢,加之冬季生產蔬菜成本比北方低,長期以來形成了以外銷為主的冬季蔬菜生產種植。
據海南省農業廳統計,截至12月初,該省已完成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40萬畝,比去年同期擴大9萬畝,完成計劃的53.8%。從目前進度看,海南省提出種植面積260萬畝,產量450萬噸的任務可以完成。目前,該省每天上市量約有3000噸,其中出島量約2500噸。
但蔬菜大面積上市并沒讓菜農喜笑顏開,反而使其心情愈加沉重。11月30日前后,記者先后走訪海南省部分村鎮蔬菜種植基地,正如政府所稱,蔬菜開始成熟,采摘上市。
海口市長流鎮博生村菜農鄭先生告訴記者,自種的小白菜當日田頭收購價1.2-1.4元/公斤,大蔥收購價1.4元/公斤。海口市龍華區城西鎮蒼東村菜農農先生表示,損失慘重的菜種當屬黑葉白和上海青,黑葉白收購價約0.6元/公斤,上海青收購價0.6-0.8元/公斤,很多菜便宜到都劃不來賣掉,實在不行只好拔掉喂豬。
菜農天天愁著如何能讓蔬菜賣個好價錢,而市場菜價卻仍然讓市民“望而卻步”。記者采訪當天海口市農產品市場上黑葉白、上海青零售價均賣到了3.0元/公斤;小白菜市場零售價4元/公斤;大蔥市場零售價4元/公斤。如此計算,上海青、黑葉白、小白菜、大蔥等蔬菜的零售價與收購價差價率達200%左右,中間差價每公斤均在2元以上。
記者11月6日在海南省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洋蔬菜基地調研時,當日該蔬菜基地所產黃瓜田頭收購價2.8元/公斤,而當日市場黃瓜零售價為7.0元/公斤。粗略一算,差價率高達150%,零售價與收購價差價每公斤為4.2元。而據行業內人士介紹,如此高差價在海南蔬菜業幾乎是長期存在,而其中原因卻無人過問。
流通環節繁雜、菜農小規模經營導致零售價與收購價懸殊
在海南,一邊是市民在菜市場買菜時面對高菜價唏噓不已,另一邊卻是菜農面對成片綠油油的蔬菜倍感“心疼”,海南菜價到底怎么了?
海口市秀英區榮山鄉龍頭下村菜農王光日說:“小白菜田頭收購價現在1.4元/公斤,市場卻賣到4元/公斤,這對菜農而言太不公平。”王光日表示,現在這種價格,一畦地蔬菜賣400多元,可光化肥、農藥等成本投入就達300多元,加上勞力投入,賣菜收入僅能勉強保證收支平衡。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多月純屬白忙活,家庭日常消費支出等自然無從保證。
為何田頭收購價1.4元/公斤的小白菜能在菜市場零售價賣到4元/公斤,0.8元/公斤的上海青、黑葉白等在市場賣到3.0元/公斤?部分菜農和攤販稱,主要是流通環節賺得太多。
一位韓姓蔬菜中間商透露,在海南,很多情況下蔬菜從田頭運送到蔬菜市場后,并不是直接賣給攤販,有些前來集中收購的“攤販”身份無法確認。“這些人力量很大,中間環節一般有2到3個。”
海南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洋蔬菜基地,11月6日一位張姓中間商以2.8元/公斤在田頭收購黃瓜,黃瓜運費約為0.08元/公斤,在海口以3.6元/公斤的價格賣給他人。而當天攤販在中間商手上以5.6元/公斤買來黃瓜,在市場以7.0元/公斤出售。一公斤黃瓜由最初的2.8元到消費者菜籃子的7元的變化“軌跡”表明,流通環節足足讓黃瓜單價抬高了一倍。
海南省副省長陳成日前表示,海南農產品流通仍具有環節多、運距長、損耗大的特點。海南果菜生產以小規模農戶為主,流通主要依靠個體經銷戶,多達3至5個環節。
菜農亟須組織規模化生產以提高跟收購商談判的話語權
按理,勞資成本上漲帶動物價上漲,菜農的蔬菜田頭收購價也理應跟隨上漲。而很多情況下田頭蔬菜收購價長期處于低價趨穩水平。如此一來,生產成本上升,蔬菜田頭收購價下跌,菜農自然要面臨虧本。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表示,此現象的普遍存在源于中國蔬菜產業的歷史現狀:蔬菜生產者無定價權,消費者也從來都是被動消費。
何慧麗認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需要菜農自己發展組織規模化生產,建立蔬菜產銷機制,提高蔬菜生產者同中間商的談判話語權。政府需要加大氣力進行培育,建立蔬菜產銷綠色通道,讓菜農直接跟蔬菜銷售商進行交易,減少繁雜的中間流通環節,排除滋生流通環節層層抬價的“溫床”。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中國長期以來都未能處理好小生產和大市場的問題,該問題長期積弊導致蔬菜零售價與收購價差價懸殊。
鄭風田表示,目前實施價格倒掛政策不失為一種短期解決方案。如此一來,菜農收入有了保障,積極性也可保證,可保證蔬菜供應,市面菜價也不至于漲太高。但該方案需要政府財政投入大量資金才能保證,長此以往,政府財政很有可能吃不消。
在鄭風田看來,海南蔬菜需要依托大型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超對接”“農批零對接”等產銷對接模式,進行組織化生產,保證菜農蔬菜的收購價。盡量減少蔬菜流通環節,盡快建立產銷銜接長效機制,避免出現一邊打壓蔬菜田頭收購價,一邊抬高蔬菜市場零售價的狀況,防止蔬菜流通領域兩端都成受害者。(王存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