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1日消息 記者近日從海口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三普”)第二階段總結表彰大會上獲悉,海口市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525處。其中,本階段普查還發現了一批近現代軍事設施遺址、水利設施遺址、橋涵碼頭等,填補了海口市這方面的文物資源空白。
據海口文物局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海口市共完成了四個行政區劃的23個鄉鎮、249個村委會、近2500個自然村、150個街道居委會和6個農場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工作,普查面積(陸地)覆蓋率達98%以上。其中,登記了1567份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新發現文物1525處,復查42處。
新發現的文物中,古墓葬為118處、古建筑862處(包括古民居、壇廟祠堂、學堂書院、城垣城樓、牌坊影壁、池塘井泉等建筑)、古遺址5處、石刻8處、近現代重要史跡46處。此外,新登記騎樓建筑486幢等一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不可移動文物。此次調查到的文物其中不少雖然已為人所知,但由于一直未進行官方登記和保護,因此被列入新發現文物的范圍。此次調查數據已全部錄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子數據庫,為今后海口市的文物保護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
海口市文體局副局長張坤榮說,本次文物普查范圍廣泛,登記種類豐富,約占全省普查總數的一半。且其中不乏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極高的文物,取得了數量和質量的雙豐收。普查還發現了一批近現代軍事設施遺址、水利設施遺址、橋涵碼頭等,填補了海口市這方面的文物資源空白。這些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極大地豐富了海口市歷史文化內涵,提升了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本報特別帶您探訪一批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分別是位于鹽灶路的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三江鎮的林鴻高圍樓、東山鎮的許氏宗祠、石山鎮的福興樓和龍塘鎮的表厥宅里門坊。
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
地址:龍華區鹽灶路1號海關宿舍區內
當時買樓花了511兩洋銀
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位于龍華區鹽灶路1號海關宿舍區內,修建于1898年,是當時瓊海關(海口海關前身)花費511兩洋銀從德商森寶洋行購置的。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坐東南朝西北,長22.5米,寬18.1米,高11.5米,占地面積407平方米,為一幢3層磚木混合結構的小樓,樓內保留有當年的歐式壁爐和木梯。
自1876年瓊海關成立后至1945年,瓊海關被英、德、美等10余個西方國家和日本派出的40任洋稅務司(現關長一職)輪流把持。洋人稅務司在瓊期間,一大任務就是協助帝國主義列強,以通商口岸征收的各種稅款“擔保品”,作為向西方列強支付的戰爭賠償和償還貸款,同時通過海關大肆收集海南的情報。
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見證了海口海關滄桑的發展歷程,也是帝國主義列強從經濟上侵略、文化上凌辱中國的鐵證,對于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許氏宗祠
地址:秀英區東山鎮大坡村東
400歲祠堂有雕塑有壁畫
許氏宗祠位于秀英區東山鎮大坡村東,又稱金公祖祠。大坡村許氏宗祠第一代世祖朱金心曾在海南任通判官。許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啟甲子年(1624年),上世紀80年代重修,基本保持原樣結構。整座祠堂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1209.6平米,為三進三院落式,硬山頂,補色布瓦蓋。祠堂內保存有各類風格門匾及浮雕、壁畫,對研究明朝的雕刻技術水平及建筑風格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以及藝術價值。
許氏宗祠由門樓、前廳、正殿、敬書亭以及8個廂房組成。一進為門樓,中間有一木門影壁,影壁上方懸掛“文廣”牌匾,為前清誥授奉政大夫署順德縣教諭、前署連州訓導裔孫昌齡于民國八年(1919年)立。正門前有“許氏宗祠”字樣的門匾,廳內兩旁有雕塑和壁畫。第二院落西邊為“欽差土舍”廂房,東邊為“月旦評”廂房;二進為久大堂,面闊三間,硬山頂,堂前掛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陸軍少將廣東省第九清剿區副司令兼前進指揮官許國鈞立的“追遠報本”牌匾。第三院落西邊為“節孝祠”,東邊為“附祀祠”;三進為正殿太岳堂,面闊五間,門前掛有“中憲大夫”、“鎮撫瓊興”牌匾,正殿內擺放世代祖先牌位。
林鴻高圍樓
地址:美蘭區三江鎮三江村委會羅悟村
旅泰華僑回鄉建圍樓留念
林鴻高圍樓是此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又一珍貴歷史文物,林鴻高圍樓保存良好,建筑規模較大,堪比瓊海的蔡家大宅。
據了解,林鴻高圍樓位于美蘭區三江鎮三江村委會羅悟村。圍樓始建于1922年,由旅泰華僑林鴻高先生為教育子女不忘鄉土,回鄉建此樓留念。林鴻高圍樓為回廊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長61.5米,寬30米,建筑占地面積1845平方米。大樓坐北朝南,共有兩層,原設計有72個房間,經過陸續改造,現存有34個房間,東西房間對稱,南北有院子。
表厥宅里門坊
地址:瓊山區龍塘鎮玉成村東南約100米處
門坊上浮雕點綴進士題字
表厥宅里門坊位于瓊山區龍塘鎮龍富村委會玉成村東南約100米處,是富禮村、玉成村和富道村三個村莊的交匯點。這座門坊始建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由清恩科進士鄭天章題有“表厥宅里”四個大字,其背面刻有“秀氣遙鐘”。門坊頂部呈懸山頂屋脊。該門坊在1982年時,由玉成村和富道村村民集資重建。該門坊建筑造型精美,并帶有浮雕。目前,表厥宅里門坊為富道村和玉成村兩村共用的入口。
福興樓
地址:秀英區石山鎮美社村中心
美社村民守碉堡抗擊日寇
福興樓位于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委會美社村中心。相傳乃龍濟光任兩廣礦務督辦時所建(1916年-1918年)。當時,美社村是瓊北交通要道,龍濟光為搶奪儋州元門金礦和五指山金、銅礦,便在此建樓。
福興樓長6.9米,寬4.3米,高約18米,共五層,第一層高達4.5米,總體上小下大。福興樓用火山巖壘成,用石巨大。
1939年夏,美社村民據守碉堡,英勇抗擊日寇。1948年,瓊崖縱隊戰士深夜爬上碉堡,吹響軍號,高呼口號,號召群眾參加革命斗爭。福興樓不僅有助于人們了解民國初期的碉堡建筑藝術,是碉堡建筑藝術的一個縮影,而且記錄美社村民英勇抗擊日寇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光輝史跡,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