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1月26日,在重慶美心洋人街風景區,一個小姑娘在吃一元錢饅頭。從2008年至今,重慶美心洋人街風景區打造“一元錢經濟”。景區負責人盧小慶介紹,因為原材料漲價,成本增加,一元錢食品從今年10月份開始出現虧損,不過他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不會因為賠本就漲價。(作者:陳誠)
在即將過去的2010年,物價漲落時刻牽動著普通中國百姓的心,通脹預期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投資觀念。回望2010年,民生民情在物價起伏和國家調控中顯現出復雜的圖景。
?
?? ?2010年12月3日,在廣西柳州市洛維路一宿舍區自助售菜攤上,一位取菜居民主動留下一元紙幣。據居民們介紹,這里的蔬菜都是居民自己種的,拿出來擺賣不為賺錢,只為方便鄰居,所以這里的菜價很少上漲。(作者:黃孝邦)
?
面對高昂的物價,“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煤超瘋”等新詞走紅網絡。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成為物價上漲的主要拉動力量。國家統計局12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1%,創下年內新高。1-11月中國CPI同比漲幅已達到3.2%。為了降低生活成本, “海囤族”、 “抱團族”、 “摳摳族”和“陽臺農業”應運而生。
?
2010年11月22日,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在食堂打飯。為保證貧困學生生活不受物價上漲影響,陜西省教育廳要求高校食堂高中低檔菜品比例為3:5:2,其中一元錢以下的菜不少于10%,并免費提供菜湯。(作者:劉瀟)
將財產投資保值也成為人們應對通脹的重要手段。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報告,中國2010年第三季度的金條投資需求創造了單季度最高紀錄,達到45.1噸,價值約為1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
?
2010年12月6日,市民在山西省運城市一家大型超市選購蔬菜。運城市在市區各大超市開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供菜綠色通道,減少流通環節成本,以低價菜供應市民。(作者:薛俊)
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當前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些政策有望讓經濟運行的貨幣環境回歸常態,保持平穩健康運行。
?
???? 2010年11月15日,菜商在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搬運白菜。據商務部通報的數據顯示,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漲11.3%,比去年同期上漲62.4%。
?
???? 2010年8月3日,山東省郯城縣楊集鎮大蒜購銷商李福廣在收購的大蒜旁與經紀人互通信息。下半年,大蒜價格屢創新高,據購銷商介紹,除消費需求增加、經銷商囤積觀望及蒜農脫銷外,大蒜銷售環節多及經紀人的“買賣加碼”是導致大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作者:房德華)
?
2010年10月22日,一家棉花收購點的老板唐桂榮坐在棉堆上。他正在挨家挨戶向當地棉農高價收購棉花,但又怕棉花暴跌而血本無歸,陷入兩難。自今年5月開始,國內棉價就開始節節看漲,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步伐的加快,浙江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正在被一步步蠶食。(作者:王定昶)
?
2010年11月24日,浙江義烏一家圣誕用品企業的工人整理生產的圣誕老人帽子。為應對原材料漲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帶來的影響,浙江義烏眾多圣誕用品企業采取適度提價、研發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等辦法,加緊生產以完成國內外訂單。(作者:韓傳號)
?
??? 2010年11月9日,浙江省諸暨市一家紡織公司的工人在紡紗。棉花、化纖、羊毛、蠶絲等紡織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對紡織企業的影響首當其沖。為完成先前接下的訂單,許多企業需要在虧本狀態下運營。
?
2010年11月23日,合肥市民在自家陽臺上收獲種植的蔬菜。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促使許多市民在自家陽臺利用花盆、泡沫箱等種植蔬菜,在節省生活開支的同時還能品嘗到無污染蔬菜。新華社發(作者:楊曉原)
?
2010年10月19日,在杭州鳳起農貿市場從事餐飲生意的一名市民一次性購買了70多桶5升裝大豆油。因擔心漲價,部分杭州市民大量購買食用油,一些超市部分品牌的食用油出現缺貨現象。
?
2010年11月1日,浙江省東陽市一家棉花加工作坊的工人在翻新棉被。受棉花價格上漲的影響,許多市民選擇將舊棉被翻新,棉被加工作坊的生意紅火。(作者:包康軒)
?
??? 2010年12月7日,消費者在浙江省德清縣乾元鎮的中國黃金專賣店挑選黃金項鏈。自2009年9月以來,國際金銀價格屢創新高,但黃金飾品仍然受到消費者追捧。(作者:倪立芳)
?
2010年11月30日,在北京中科科儀大廈院內,來自湖南的24歲小伙戴海飛在他花費6000元建造的蛋形小屋內閱讀。為節省房租開支,戴海飛用竹子建造了這所蛋形“蝸居”,省下的錢用來改善生活的其他方面。(作者:趙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