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報》曾報道,湛江不少高校的大學生熱衷派名片,引發網上一片爭議。有網友認為,大學生派名片有利于“推銷”自己。但也有網友表示,部分學生為了增加就業砝碼或滿足虛榮心,在名片上打印自己沒有的頭銜,有的還印上自己在社會兼職中的“高級代理”、“地區經理”等虛名,是一種不誠信行為,應引起社會重視。漫畫:鄺野
????提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昕:用假的東西忽悠別人,獲得利益,是一種詐騙。如果我們不對通過虛假信息獲利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懲罰,“頭銜通脹”現象就會愈演愈烈。這不僅會給青少年造成惡劣影響,還會讓靠虛名就能輕松獲得財富的觀念越來越重。
????如今,一些企業喜歡向員工派送各類唬人的頭銜,一個小公司都會涌現多個市場經理、運營總監;一些人也會想方設法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各種頭銜。這些情況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頭銜通脹”。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對193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6.9%的人感覺當今社會“頭銜通脹”現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80.9%的人認為“頭銜通脹”源于當前社會重權
????“我們公司只有幾十個人,就有七八個‘總’。”上海市某公司職員吳莉告訴記者,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公司里只有倆人是真正的老板,給其他人安上“總經理”、“總監”等頭銜,就是為了讓他們出去談業務方便一點兒,“沒辦法,現在社會上就認這些稱呼。”
????湖北省某大型電器公司銷售經理范巍巍發現,現在瞎印頭銜的,往往都是一些小公司或者個人。很多名片上的“客戶經理”、“大區總監”,其實就是業務員。所以,他如今接到類似唬人名片后,只是一笑而過,“在路上就扔了”。
????不過,范巍巍也承認,名片上的頭銜就像“敲門磚”,“我們談業務都想跟公司的‘一把手’談,所以才會注意名片。如果不是‘一把手’,只是業務經理或者主管,我不會花太多時間跟他周旋。我知道他們沒有決定權。”
????本次調查顯示,70.5%的人坦言,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看重頭銜。
????“頭銜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陳曦說,“項目經理”當然比“業務員”聽起來更專業,更有發言權。這也能滿足員工自身受尊重的需要,一個“膨脹”的職位,也可能帶給員工更多的資歷證明。
????據了解,其他國家也曾出現過“頭銜通脹”的情況。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公司無力支付員工更多的薪水,就給他們提供晉升的機會,以此留住員工。
????陳曦認為,目前我國“頭銜通脹”現象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一種情況是公司發展的需要。原來一個崗位對應一個職能,當企業逐漸壯大時,一個崗位對應很多職能,就需要全新的職位名稱。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不能為員工提供升遷或加薪的待遇,只能給員工“漲”頭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出現“頭銜通脹”現象的根源,在于中國社會的“官本位”,很多人將地位和級別對等起來。“如果職銜太低的員工去見客戶,客戶一是會覺得自己‘跌份兒’,另外普通員工也沒有‘拍板’的權力。所以,現在有些企業有兩套職銜的管理方法,一種對內,一種對外。”
????“中國人特別好面子,大家在與人交往時都看重頭銜。普通員工成為‘地區經理’,不僅可以幫助他更好地開展業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滿足虛榮心。”劉昕說。
????“頭銜通脹”現象普遍的原因有哪些?調查中,80.9%的人首選“社會重頭銜,其實就是重權力”,其次是“虛榮心作祟”(67.9%),52.9%的人選擇“單位創造頭銜滿足員工升職希望”。
????接下來的排序依次為:“滿足員工受尊重的需要”(36.3%)、“單位希望員工認識到所負責事務的重要性”(33.2%)、“經營理念的體現”(18.6%)、“行業人才緊缺,拔苗助長”(14.4%)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