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6日消息??1月15日,隨著執政23年之久的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乘飛機黯然出走沙特阿拉伯尋求避難,蔓延近一個月的社會騷亂在突尼斯演變為一場政治危機。這個素以穩定著稱的北非“和平綠洲”之國何以出現如此劇烈的震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場看似由一起偶然的社會事件引發的政治風波背后,蘊藏著深層次的經濟原因。從外部來看,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后遺癥持續發酵,嚴重沖擊著突尼斯國內及周邊的經濟環境。從內部剖析,突尼斯國內經濟長年存在的頑疾在久治難愈后,終于從量變發展為質變。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公布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上,突尼斯位列世界第38位,連續多年穩居非洲大陸首位。然而,這一切卻難掩突尼斯長期以來經濟結構失衡的根本問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突尼斯傳統的制造業和加工業仍依靠廉價勞動力作為競爭優勢,未及時進行技術革新,在內需不旺的同時又面臨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的窘境,海外投資也相應萎縮,貿易逆差逐步攀升,經常項目赤字在2010年占到突國民生產總值的4.1%。
2010年,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又令突尼斯經濟形勢雪上加霜,與歐元掛鉤的突尼斯貨幣第納爾對美元大幅貶值約10%,支柱產業旅游業也受重創,近兩年持續小幅衰退。
經濟低迷進一步導致突國內就業環境惡化,政府無力緩解高素質人才失業問題。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突國內失業率的實際數字遠高于官方公布的14%,失業人員中有近3成是大學生,正是這些失業的年輕人成為了此次大規模騷亂的主力。
另外,去年突國內物價高漲加劇了民眾的不滿情緒,前十個月價格指數增幅超過4.5%,高于2009年的3.4%。鄰國阿爾及利亞因食品漲價引發的騷亂也對突尼斯的社會不穩定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激化了社會矛盾,以本·阿里家族為首的核心政治集團貪污腐敗使得民眾愈加不滿,盡管本·阿里表示不再競選2014年的總統職位,并表示將全力推動改革,但仍未能阻止事態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失去了國外盟友的支持,再加上國內強烈的反對聲浪,本·阿里已很難重回突尼斯繼續執政。他的離職標志著突尼斯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造成這個國家暫時的政治真空。
目前,突尼斯仍面臨騷亂繼續蔓延、社會動蕩持續加劇的嚴峻形勢。分析人士認為,只有維護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經濟,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突尼斯才能最終走出當前政治困局。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