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 新華網北京1月17日電 盡管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的建議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但某些地方政府最近仍然提出了GDP掛帥的高增長指標。
?
受訪的多名經濟分析人士指出,這是“GDP至上主義”在一些地方的遺留表現,顯然,它將不利于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
?
根據已經公布的信息,在全國31個省份關于制定未來五年規劃的方案中,有9個省份提出了GDP總量五年翻一番的目標,其中一些省份甚至還提出人均GDP也實現五年翻一番的目標。
?
據經濟學家們測算,如果一個省份實現GDP五年翻一番的目標,則其年度增速將不低于14.8%,這要遠高于中國“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期間年均11%的增速,更將大大高于中國“十二五”期間肯定有所放緩的年度增速。
?
去年10月底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并未像歷次五年規劃(或計劃)的建議那樣,提出GDP增長的目標。
?
淡化GDP指標被認為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中央明確要求未來5年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取得重大進展,但某些地方拋出的GDP超高增長目標表明“落實仍是最大難點”。
?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從地方政府的傳統思維看,只有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才能保證就業和財政收入。
?
“中央仍然要高度警惕地方上將GDP速度作為至上追求的指標,而為此不顧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他說。
?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2011年經濟工作中,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
“從歷史上看,中央如果提出GDP增長8%,地方通常就會定為GDP增長9%甚至10%以上,而實際的增速往往會更高。很多地方將GDP增長作為政績的最直接、最重要體現。”莊健說。
?
另一方面,由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1年仍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少地方在“GDP至上主義”的驅動下,很可能借機繼續表現“盲目的投資沖動”。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指出,2011年要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
?
“由于今年財政擴張力度依舊不減,如果地方政府借機大規模上項目,很可能會產生新的通脹壓力,對穩定價格、保障民生也同樣不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說。
?
他指出,無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都體現出針對不同領域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鮮明特點,而如果放任一些地方繼續在“唯GDP主義”的軌道上運行,那么中國“十二五”期間“轉方式”“調結構”的目標將會遇到挑戰。
?
此外,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長實際上是以“透支”資源、犧牲生態為代價的。這也與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精神背道而馳。
?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十二五”時期中國能源總量大概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實在難以支撐一些省份的經濟翻番的要求。
?
“部分省份‘十二五’時期的經濟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從目前能源發展水平來看難以實現。”張平說。
?
根據專家們的測算,“十二五”期間中國必須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標準煤以內,否則難以實現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
?
值得注意的是,從全國情況來看,一些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下調了GDP增速目標。例如,正在召開的北京市、上海市“兩會”,兩市政府工作報告均將“十二五”期間GDP增速下調1個百分點至8%左右。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表示,落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部署,需要出臺一整套政績考核的辦法,應該把能不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主要依據之一。
?
“應該加快形成科學的、不唯GDP的考核體系,才能把地方官員的行為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他說。
?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健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用人導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