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隱蔽 地下錢莊:財富分批洗白出境
海口網1月18日消息 對于巨額財富的海外轉移話題,富豪們向來避而不談。在眾多的財富海外轉移過程中,透過地下錢莊“洗錢”出境是一種極為便捷的途徑。
地下錢莊是民間對從事地下非法金融業務的一類組織的俗稱,是地下經濟的一種表現形態。地下錢莊在國外也有多種表現形態。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華人區稱為“地下銀行”,主要從事社區華人的匯款、收款業務。類似地下錢莊的組織機構在亞洲還有很多,一些地下錢莊甚至已發展成為網絡化、專業化的地下銀行系統。地下錢莊經濟的繁榮,為中國富豪向海外轉移資產提供了一條穩定的洗錢出境路徑。
作為金融服務的非法中介機構,富豪們可以隨時將規模不等的人民幣資產交給地下錢莊并支付相關“手續費”(從萬分之三到百分之幾不等),而地下錢莊則可以通過境外合伙人將對應外匯打入富豪的境外賬戶。
對于轉移財富而言,地下錢莊手續簡單、快捷,資金周轉快,而且能夠逃避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的監管。通常情況下,富豪通過地下錢莊兌換或者轉款,幾分鐘內就可完成一單。由于地下錢莊非法經營活動較為隱蔽,通過地下錢莊分批次洗錢出境的數量和資金吞吐量難以準確統計。但從國內外破獲的類似案件中可知,一個較大的地下錢莊每日資金流水多達上千萬元也并不稀奇。
注冊離岸公司:隱秘操作轉移財富
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多數為島國)近些年紛紛以法律手段制訂并培育出一些特別寬松的經濟區域,這些區域一般稱為離岸法區。而所謂離岸公司就是泛指在離岸法區內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國大陸,包括企業家、商人、高級管理人員、演員、作家等在內的富豪群體熱衷于注冊屬于自己的離岸公司。這是因為,所有的國際大銀行都承認離岸公司,并愿意為其設立銀行賬號及財務運作提供方便。而在運作的過程中,一方面這種離岸公司可以幫助富人群體減少納稅額度,另一方面,離岸公司不受外匯管制,這也可以使他們的海外投資、轉移財富計劃更為隱蔽和自由。
英屬維爾京群島是世界上企業注冊數量最多的三大離岸公司注冊地之一。有數據顯示,全球注冊的離岸公司有70多萬家企業,其中50多萬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而在這50多萬家離岸企業中,有20多萬家公司與中國有關,占英屬維爾京群島離岸公司的40%以上。
富豪群體通過離岸公司轉移個人資產十分便捷,通常來說,在得到公司注冊代理機構出具的證明后,離岸公司的設立手續一般可在24小時內完成。而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一家離岸公司,最少只需要交納300美元的費用,最多也不過1000美元,這對于身家動輒幾億甚至上百億的富豪而言,實乃九牛一毛。
“出逃”富豪財產
海外轉移方式趨極端
在中國“出逃”的億萬富豪當中,廈門遠華案主角賴昌星是當之無愧的王中王。據2010年福布斯“出逃”富豪榜單顯示,賴昌星以250億元人民幣的涉案金額名列“出逃”富豪第一位,比排名第二的仰融(華晨帝國的締造者,涉案金額70億元)多出180億元人民幣。
由于時刻有可能被遣返回國,賴昌星的上百億身家也存在被罰沒的可能。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其身家,2006年,賴昌星與其妻曾明娜離婚,并將巨額財產轉移至曾明娜名下。據熟悉移民及難民事務的律師指出,賴昌星離婚之后,如果他要被遣返,他的財產不會被全部沒收,他會把他的財產轉移到妻子名下。另外,離婚之后即使被遣返,曾明娜及其3名子女也不會被同時遣返。
仰融曾經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符號。作為一個身家70億元人民幣的“出逃”富豪,仰融財產的海外轉移未動一兵一卒,他的運作手法是首先將國有資產拿到海外上市,再通過一翻資本騰挪后將國有資產私有化。2002年10月18日,遼寧省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為名批準逮捕仰融,仰融被迫出走美國。但是,由于“華晨系”部分國有資產已在仰融出逃前完成海外轉移,并在股權結構上作出調整,因此仰融出走美國后,包括香港遠東金源(原名圓通控股,1188.HK)等在內的海外資產已劃歸仰融個人所有。這也是仰融能夠以70億元人民幣當選“出逃”富豪第二名的原因之一。
仰融:被指國有資產海外私有化
中國富豪階層
數量驚人
作為人均GDP只有3677.86美元(2009年)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相比已然存在著巨大差距。但在億萬富豪的數量比拼上,中國似乎優勢明顯。據《2010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內地有87.5萬個千萬富豪和5.5萬個億萬富豪,其中千萬富豪同比增長了6.1%,億萬富豪則增長了7.8%,與同期的GDP增速相得益彰。盡管如此,胡潤仍然十分“樂觀”的表示:“還有很多超級富豪潛在水下,不被我們所看到。”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在去年12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已有67萬個家庭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資產,位列全球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王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