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1月22日消息春節即將來臨,人民群眾外出購物活動增多,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動,欲趁著這個機會“大撈一把”。據了解,每年年底都是詐騙案件的高發期,各種各樣的騙子使出各種層出不窮的騙術頻頻對市民進行詐騙。
近日,海口警方結合去年以來發生的各種詐騙犯罪案件,向市民公布了20種詐騙案例,提醒廣大市民注意防騙。
第一大類:通過手機詐騙
?
“電話欠費”詐騙
案例:一些事主有時會接到這樣的電話:“您好!我是×××通訊公司工作人員,您在××市開戶的固定電話……欠費2500元,請您到網點交費。”
警方分析,不法分子一般使用高科技手段或者網絡電話,當事主表示并沒有在該市開設固定電話,對方則稱有可能被他人盜用身份或銀行賬戶。當事主進一步確認的話,不法分子就幫事主轉接到“公安局”,不法分子再冒充公安局的人員要求事主將存款轉入對方提供的“保護”賬戶后,從而騙走錢財。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會利用網絡虛擬電話撥打事主電話,事主接到此類電話時,應冷靜分析,切勿輕信。任何政府部門或機構都不可能提供所謂的“安全賬戶”接管私人的錢財。
假冒親友詐騙
案例:事主接到陌生來電,對方親切地寒暄:“×××(直呼事主姓名)最近怎樣啊?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啦……這是我的新號碼,有時間多聯系,再見!”不法分子裝作和事主很熟悉的樣子。當事主把該陌生電話存入手機通訊錄后,過幾天對方會再次打電話過來,以自己被抓、突發疾病、在車站錢包被盜等急需用錢為由向事主借錢。而事主誤以為對方是親戚朋友,從而被騙錢財。
警方支招:市民接到要求匯錢的電話后,首先不要慌張,其次是想方設法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取得聯系,在匯錢之前必須弄清楚情況。
以“中獎”為餌詐騙
案例:事主手機接到陌生短信,內容為“恭喜!你的手機號碼已被非常《6+1》欄目組主持:李詠‘砸’中筆記本電腦一部,請即刻登錄×××網站,驗證碼:××××”。
警方分析,當事主信以為真時,隨即按短信內容在網上登錄一看“手機號碼已中獎58000元人民幣和一部三星Q10筆記本電腦”,不法分子以需支付保險金、手續費、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買無線網卡等為由,要求事主將錢轉到其賬戶上。
警方支招:此類案件一般以中獎為餌,騙取錢財。市民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接到類似的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發短信騙人匯款
案例:去年7月,海口市民劉某接到一條陌生短信“我那個賬號不能用了,請把錢匯到這個農業銀行卡上:××××××××,張××”,當時劉某正準備轉貨款給生意伙伴張某,以為是張某的短信,劉某轉了3200元到該賬號上,隨后電話通知張某,張某卻說自己并沒有發短信,也沒有換號碼,劉某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
警方支招:接到此類短信,不回應不理睬就行,如果要轉錢應先與收款方核實。
“贈送話費”詐騙
案例:今年元旦的前一天,海口市民趙先生接到陌生短信,內容是“尊敬的用戶:根據您的消費記錄送您100元免費話費充值機會。請撥1259××××按1鍵領取,48小時內有效,詢××××(電話號碼)。”趙先生很高興,每月固定電話消費達600多元的他,以為真的是通訊公司送話費。趙先生打電話向客服經理咨詢,客服經理提醒他“這是詐騙短信,千萬不要相信。”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告訴咨詢的號碼是網絡號碼,回撥此號碼咨詢,可能會扣去你的高額的手機通話費。這類騙取高額手機通話費的詐騙手段很多,比如騙子至今仍在用的“響一聲就掛”的手段,用戶搞不清來電者是誰,有些人認為對方是為了節省話費而掛掉,就回撥了過去,而此時你所聽到的往往是一些信息介紹。據了解,這類電話收費很高。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置之不理,不要回電話。
第二大類:購物或網購詐騙
?
以購物為由詐騙
案例:1月10日,海口國貿某煙酒行老板張先生通過一個熟人介紹,認識了一個自稱是精英護欄廠的陳老板,陳老板打電話給張先生,要求張先生送去價值1.8萬元的名貴煙酒,當張先生將煙酒送到鳳翔路丁村陳老板那里時,陳老板說先寫借條下午再付錢。隨后陳老板就消失了。
?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的詐騙對象是經營日用品或煙酒行的商鋪,采取先取貨后付款的方式,騙子收取貨物后就消失了。還有一種是騙貨款,幾個不法分子設下連環騙局,先給某商鋪打電話稱欲購買某昂貴的商品,當店主說沒有這種貨源時,騙子讓該商鋪店主跟某人(其同伙)聯系拿貨,店主看到有利可圖,就會跟某人聯系,隨后不法分子送來貨物(通常是一些并不值錢的日用品)騙取貨款后就逃之夭夭。廣大商家需提高警惕,防范類似騙局。
?
假機票網站詐騙
案例:網上訂購飛機票因方便快捷、價格優惠,已成為很多旅客特別是年輕旅客訂票的首選方式。臨近春節,海口某高校學生小王在網上訂購了一張價格優惠的飛機票,沒想到到了機場后才發現自己購買的電子票是假票。去年上半年,海口龍華警方抓獲了一個假機票詐騙團伙,該團伙建立“山寨版”機票網站,以超低價飛機票信息吸引顧客,騙人錢財。
?
警方支招:單從網頁上看,很多網頁真假難辨,為了安全起見,市民可選擇實施第三方支付的付款方式的網站進行訂票,即付款人拿到票后,預付款才打到對方的賬戶上。
假銀行網站詐騙
案例:近日,市民張先生通過鏈接瀏覽某購物網站時,按對方的提示點擊購買,并打開該網站鏈接的“銀行網頁”,他發現該銀行的網站制作粗糙,仔細一看,原來是假網頁。
?
警方支招:銀行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市民使用網上銀行須警惕黑客軟件。個別精通計算機知識的不法分子在“網上釣魚”,設立虛假銀行網站,儲戶如果登錄該網站并進行操作,其銀行卡的卡號、密碼就會被不法分子竊取。儲戶在使用網上銀行時,要特別注意登錄的銀行網頁是否真實,并采取措施加強網上銀行的安全性。
?
網絡購物騙匯款
案例:如今,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網絡購物。正規購物網站都有網絡支付平臺,但是一些初涉網購的網民,可能對此并不了解。不法分子以種種理由誘引購物者直接將貨款轉到其銀行賬戶中,然后騙走購物者的匯款。
?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誘騙購物者先“確認收貨”,之后并不發貨。警方提醒,一定要等收到商品,確認其質量沒問題才到后臺“確認收貨”。網民通過網絡購物時,千萬不要將貨款直接匯到商家指定的銀行賬戶中。
?
“內幕消息”詐騙
案例:市民岑女士從去年6月起迷上了炒股,她在瀏覽股票信息時偶然進入一個“炒股網站”,該網站提供“會員服務”,稱只要加入會員就可以得到“內幕消息”。岑女士先后三次給不法分子匯了6萬元“咨詢費”“會員費”,不法分子寄來的“內幕消息”全是假的。岑女士發覺上當受騙后立即向警方報案。
?
警方支招:一些不法分子建立虛假網站,假稱某公司或某基金提供股市內幕消息,以“咨詢費”“會員費”“手續費”為名進行詐騙。還有一些不法網站以提供彩票“內幕消息”為由進行詐騙,索要“咨詢費”“會員費”“手續費”等。
第三大類:銀行卡詐騙
?
竊取儲戶信息
案例:不法分子在ATM機的卡槽上加裝高仿真的假冒卡槽,里面裝有讀卡器,當客戶將銀行卡插入時,讀卡器就將客戶的資料讀取,另外,不法分子在ATM機上方安裝的攝像頭(MP4隱蔽探頭),則可竊取儲戶的密碼。
?
警方支招:市民在ATM機取款前,一定要先查看機器上是否有可疑物體,取款時要盡可能地用手或物體遮蓋住插卡及輸密碼的過程,以防被暗藏的攝像頭拍到,一旦發現自己銀行卡信息及資金被盜取,應及時報警。
?
“溫馨提示”詐騙
案例:不法分子將假的“溫馨提示”貼在ATM機旁邊,事先將偽造的ATM機插卡槽用膠水粘在銀行ATM機插卡槽上,造成吞卡故障,待儲戶的卡被“吞”后,再通過假“溫馨提示”上的客服電話電話盜取儲戶的銀行卡密碼。
?
警方支招:市民取款前,應先看取款機的插卡口、出鈔口等是否有異樣,是否有臨時張貼的“溫馨提示”等,有的話,最好先與銀行聯系,不要貿然取款。如果ATM機發生故障,不要撥打“緊急通知”上的所謂“銀行值班電話”,而應撥打銀行的客服電話或直接報警。
掉包銀行卡詐騙
案例:李女士在某銀行ATM機取錢時,身后兩名男子鬼鬼祟祟地挨近她,其中一名男子猛地拍了一下她肩膀,“地上10元錢是不是你的?”她急忙彎腰撿錢。另一名男子隨后把一張銀行卡遞給她,并說了一句“你的卡”。李女士后來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人掉包時,卡里的錢已被人盜取走了。
?
警方支招:市民使用ATM機時要提高警惕,留意身邊是否有陌生人偷窺密碼或離自己太近,操作時不要轉移注意力,取完款后不要急于離開,注意ATM由“退卡操作畫面”變更為“銀行廣告畫面”后再離開。
?
“商場消費”詐騙
案例:市民小娟收到陌生短信提示:“××銀行提醒您:您于×月×日在××商場消費8000元,請于2日內到網點繳費,逾期將會從您賬戶扣除,咨詢電話:××××××××。”小娟撥打短信中提供的電話后,對方自稱是××銀行客戶服務中心,要小娟持銀行卡到ATM機進行操作。隨后,對方在電話里指示小娟在ATM機輸入密碼進行所謂的查詢、設置“防火墻”等操作,騙小娟將存款轉到別的賬戶上,然后將錢取走。
?
警方支招:市民在收到這種短信后,應先留意發送短信的號碼,查看是否為銀行的客服熱線號碼,也可以撥打銀行的客服熱線進行咨詢。目前,此類欺詐出現了新的花招,“商場消費”的假短信可能變為“中獎”、“退稅”、“信用卡扣年費”等假短信,誘騙持卡人在ATM機上進行“銀行卡升級”或在網上銀行設置“聯網報警系統”等。
?
“銀管中心”詐騙
案例:不法分子先發一條短信,稱“您辦理的銀行卡已激活成功……”有疑問的市民根據短信的內容和提供的電話,向“客戶服務部”查詢;“客戶服務部”建議市民和“銀管中心”聯系;“銀管中心”隨后要求市民辦理銀行卡加密升級等業務,讓市民在ATM機上對銀行卡進行加密升級操作,找借口騙取儲戶的銀行卡卡號和密碼。
?
警方支招:“客戶服務部”、“銀管中心”等都是不法分子捏造的。廣大市民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和密碼等信息。如果市民懷疑有人詐騙,可撥打110。
第四大類:在公眾場所行騙
?
“撿錢分錢”詐騙
案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前面一個男子“不小心”“掉了”一扎“百元大鈔”,你正猶豫時,過來另一名“路人”:“見者有份,我們把錢分了吧。”
?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故意“掉”錢到受害人身邊,通常都是表面一張真錢里面全是捆扎好的假錢,其同伙上前要求不要聲張,另找地方與受害人“分錢”,然后借用一切機會用“假錢”換走受害人的財物,達到詐騙的目的。
?
“神醫治病”詐騙
案例:當事主走在買菜的路上時,過來一路人(通常為中年婦女)問路:請問你知道這附近的那個“神醫”住在哪里嗎?隨后又過來一路人,“我知道,我們一塊去吧,必須三個人一起去‘神醫’才答應看病消災的。”一些善良的市民由此被說動一起前往……在路上,先由兩名不法分子和事主搭訕,套取事主家庭信息后,同伙“神醫”謊稱事主的家人會有“血光之災”等,使事主產生恐慌,然后以“祈福消災”的迷信手段,哄騙事主拿出錢物進行所謂的“消災解難”。
?
警方支招:此類詐騙案件的目標多為老年人和婦女,詐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老年人和婦女需引起注意,謹防受騙。
“特效神藥”詐騙
案例:不法分子在路上發傳單,稱有“神藥”有特殊療效,能徹底根治老年人的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讓老年人到他們的地址“某某旅館某某房”進行醫治,從而實施詐騙。
?
警方支招:不法分子針對一些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并急于徹底根治的情況,使用現身說法、夸大療效等手段,將價格低廉的普通藥賣到天價,通過各種手段詐騙老年人的錢財。騙子一旦詐騙得手就換一個地方繼續行騙。
?
假冒老鄉詐騙
案例:在回家的旅途中,不法分子假扮“老鄉”和事主搭訕,套取事主的住址和電話等信息。此類詐騙多以學生或者返鄉農民工為詐騙對象,和事主攀認“老鄉”套取家庭電話后,打電話給事主的家人,謊稱事主遭遇交通事故、治安案件、住院或欠日常生活費等,要求事主的家人匯款。
?
警方支招:市民接到此類電話時,不要恐慌,要想方設法和自己的家人取得聯系弄清楚情況,不要輕易給騙子匯錢。
?
假幣掉包詐騙
案例:在旅途中,旅客急匆匆地買快餐時,掏出零錢,店主嫌“錢太破”,要求換一張,旅客拿出百元鈔票時,店主接了過去,又遞回來“找不開,還是拿零錢吧。”這樣來回幾趟,旅客最后發現,自己的百元鈔票已不知不覺被店主換成了假幣。
?
警方支招:在車站等人員密集處消費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注意防范假幣詐騙。同時,要警惕不法分子以賣金條、金磚、兌換外幣、“贓物”高檔手機等為由進行詐騙。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