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牛坡遺址的商代馬坑。
藍田新街遺址發現的仰韶時期陶塑。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海口網1月24日消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舉行新聞座談會,向媒體通報2010年度陜西省考古領域的8項重要考古收獲,除因盜墓而引發關注的秦東陵新發現90處古遺存之外,還包括仰韶時期白水河流域的巨型房址、藍田新街的驢骨坑和地震遺跡、夏商時期西安老牛坡的商代平民居住區等。
秦東陵
新古遺址墓葬近60處
秦始皇先輩陵園——秦東陵因去年被盜而引發關注,其考古調查也取得了重要發現。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偉剛說,為保護秦東陵地下文化遺產,除核實上世紀80年代已確認的遺跡外又新發現多處地下文化遺存。譬如原來4個陵園中新發現古遺址墓葬近60處,其中被盜的一號陵園發現建筑遺址6處,4個陵園之外還發現30多處古遺址墓葬,很有可能是一處新的帝王陵園,對于研究秦公帝王陵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王圪堵水庫
古人已懂白灰面防潮
為配合榆林市無定河攔河工程王圪堵水庫建設,從去年6月開始歷時4個月時間,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隊聯合對水庫淹沒區、壩址區、移民區進行考古發掘,先后發掘出了楊界沙、大古界及王陽畔3處文化遺址。
楊界沙遺址與大古界遺址面貌相似,考古人員從中發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發現房址32座,灰坑93個,根據遺跡特征與窯洞式房址判斷二者都屬于仰韶晚期遺址。王陽畔遺址位于無定河河道南約1公里處,共發現房址7座、灰坑62個、墓葬3座,從出土的文物來看,王陽畔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
這3處遺址很多房址已被破壞,只殘留主室地面,門道痕跡仍清晰可見。很多地面都涂抹著一層厚度在0.3厘米至1厘米的白灰面,有的則是雙層或三層白灰面。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意味著當時的人類已經懂得了采用白灰面防潮。
老牛坡遺址
發現平民居住區
據老牛坡遺址項目負責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岳連建介紹,遺址位于西安市霸橋區燎原村,是一個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文化遺址。本次發掘揭露灰坑219座,發現了很多商代半地穴式房子和20座小型商代墓葬。
岳連建說,20座商代墓葬中有隨葬品的共5座,而且都是陶器,墓葬中沒有發現葬具痕跡,大小僅僅能容一個人的身體,絕大多數墓葬也沒有隨葬品,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地位低下的手工業者、平民或者奴隸。
考古人員還發現3座比較有意思的遺存。其中一座坑內出土有較多的卜骨、人頭骨和動物骨,還有一具完整的中年女性的骨架;一座坑中有一個完整馬骨架;另一座坑的底部則布滿大河卵石并且有兩個柱洞。
西安老牛坡遺址是陜西規模最大一處商文化遺址,它也是商代在西部最大的一個文化根據地,通過這些房子,基本上可以確定,這里就是老牛坡遺址商代晚期平民、手工業者及低下人等的居住區。
西安藍田仰韶文化晚期曾有強烈地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亞長介紹,西安市藍田新街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為仰韶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早期,共發現上述兩期的房址3座、窯址9座、窖穴(灰坑)400座、灰溝33條以及驢骨坑1座,同時出土了大量生產工具、日用陶器以及裝飾品和藝術品。
讓考古學家興奮的是在仰韶文化晚期發現的一座長方形房址,房址的居住面、灶圈和墊基土層整體都呈30度傾斜,其西北方向嚴重翹起,解剖地層后排除了自然沉降因素。
楊亞長說,遺址存在文化層斷裂錯位以及窖穴大塊崩塌等跡象,還發現了地震時易出現的沙脈現象,鉆探與地層剖面也都證實下層有細沙普遍存在。這些現象說明西安在仰韶晚期很可能發生過一次強烈的地震災害,致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
專家分析,史前人類關于地震的歷史記載晚而簡略,這次仰韶文化晚期地震跡象的發現,將對中國史前時期自然災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