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與不調需綜合考慮
有分析師表示,從上次調價日期2010年12月22日來算,到現在已經過了22個工作日,達到了理論上的調價窗口期。根據能源研究機構息旺能源的監測數據顯示,早在1月6日,國內成品油調價所參考的三地(布倫特、迪拜、辛塔)原油價格變化率已突破4%,而到了昨天,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已經達到6.99%,遠遠超過了調價紅線。
但是,“22”+“4%”只是成品油價調整的必要條件,調與不調,最終國家發改委還要綜合考慮。數據顯示,2010年CPI上漲3.3%,其中12月上漲4.6%,通脹壓力依然很大。今年國家將穩定物價視為頭等大事,在通脹壓力較大而春節這一重要節日又臨近的情況下,即便調價窗口打開,國家也很可能選擇推遲調價。綜合保春運、穩物價、抗通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年前的這次成品油調價可能延期到春節之后。
新機制短期難出臺
事實上,正是因為調價的復雜性,每一次油價變動前后都有各種“怪事”發生。例如在漲價之前,全國各地的加油站經常會出現無油可加,這種供求嚴重不對稱的情況,有力推動了油價的上漲,而價格一旦升高,油荒立刻變成了浮云,第二天消費者便能夠輕松加到油,油站甚至會推出促銷活動。再比如,油價調整總像“半夜雞叫”,往往在下班時間進行,每次收到“風聲”,車友們都要連夜排隊加油。
這也說明,定價機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國內成品油價與國際油價走勢并不同步,去年10月,發改委曾表態,將出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普遍猜測22個工作日可能縮短為10天,三地原油移動平均價變動幅度或從4%調整為3%。但近日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的市場化方向沒有改變,但出臺時機和具體內容仍要再做考量。有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近期再度走高使得新機制目前不宜推出。
國際油價總體上升
此外,依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分析,今年國際油價大幅漲跌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全年油價總體仍將上升,波動范圍在70-100美元/桶之間,均價85-90美元/桶。但也不排除因歐洲債務危機繼續惡化等突發事件,油價短時間內跌破70美元/桶或上沖100美元/桶的可能性。
世界石油供需總體平衡并逐步趨緊,基本面支持油價上升——處在這樣一個大的市場格局之下,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中國油氣業,無疑將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與挑戰。業內專家一致認為,中國必須加快能源行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調整,面對高油價時代的到來,未雨綢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