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26日消息(見習記者李銀)“春節臨近,一堆的考核,完不成還要倒扣獎金”、“真不想回家過年,不是我沒孝心,而是我沒錢……”又是一年過去,各類年終考核是不是讓你不堪重負?想回家孝敬父母,可面對各種人情往來,卻又囊中羞澀?即將到來的春節,是否讓你感到了焦慮?年關難過年年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讓我們聽聽他們怎么說。
?
年度考核的恐慌
?
吳小曼就職于龍昆南路一家銀行,這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她向記者倒了一肚子的苦水。“作為大堂員工,工作累、壓力大、收入也一般,特別是春節臨近,一堆的考核,完不成還要倒扣獎金。”吳小曼掰著指頭,一邊數一邊說,“比如購買基金數額,這是最基本的。身邊的絕大部分朋友都是月光族,哪兒去拉人辦理基金業務?全靠親戚幫忙張羅,每年春節前,就靠這些友情贊助,勉強過關。”
?
小張所在的廣告公司,每到春節前就會開一次競聘大會,27歲的小張準備競聘廣告部門經理職位,這幾天就會看書到深夜。小張說:“光廣告部門經理一職,就有6位同事一起參與競聘,他們和我一樣,每天都看書到深夜,就怕自己不過關,影響以后升職。最近幾天,我總是失眠、頭痛,滿腦子都是競選稿件以及考試。”
?
心理專家稱,這是典型的焦慮引起的恐慌癥。隨著人們對工作、生活期望值的提高,其追求的目標發生了變化,要求開始上升。到了壓力更大的歲末年初,各種身體不適、心理焦慮現象在職場中人很常見。專家提醒,這類人群的焦慮主要來自過高的期望值,如果能夠從容地看待自己的工作,清楚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合理給自己的工作定位,那么面對工作的壓力,就能積極應對,妥善處理,不會造成過大的心理負擔。
?
到底該回哪個家
?
“最近幾天,總是和老公吵架,爭論過年到底回誰家。”26歲的王夢向記者大倒苦水,“不是我不體諒他,可他也該考慮一下我的感受,我也要回家陪陪日漸年邁的父母呀。”王夢是陜西人,老公是沈陽人,結婚兩年來,每次春節兩人都為這事鬧心。“各回各家”、“輪流回家”這些方式在她老公那根本行不通,老公認為,過年必須要在沈陽過,這樣才有年味,否則父母會認為,兒子有了媳婦沒了爹娘。結婚兩年里,王夢一次也沒有跟在陜西的父母過過春節,作為獨生子女的她覺得虧欠父母很多。老公的堅持讓她很生氣,眼看著快放假了,王夢十分惱火,卻又不想吵架,她覺得每吵一次架,兩人的感情就會淡一些。
?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許多年輕夫婦都存在像王夢一樣的苦惱。她(他)們當中有許多是獨生子女,兩家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到自己的家里過年,尤其是除夕夜。
?
專家分析,“在接到的咨詢案例中還遇到過婆婆來過年而導致家庭紛爭的。所以,中國人說年關,的確很有道理。這是一年中人際關系大碰撞的時間,由此引發的焦慮絕非無病呻吟。”
?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父母都希望兒女在身邊,過個團圓年。已成家立業的獨生子女到誰家過年雖是難題,卻也不難解決。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輪流到婆家、娘家過年是平衡雙方的最佳方法,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把兩邊的老人接到一起,共度除夕,這樣既照顧到了雙方父母的感情需要,又可以增進兩個家庭間的了解與溝通。
?
專家提醒,夫妻之間,理解和包容最重要,不管選擇在誰家過年,都應用寬容和平衡的心態來解決問題。比如今年到婆家過年,那么“十一”等假日就可以彌補給娘家。夫妻除了彼此協商,還要與老人溝通好,只有溝通到位才能取得老人的諒解。老人也要體諒子女的難處,不要太計較,婆家娘家都是家,全家和睦才是福。
?
?
想回家,但沒錢
?
袁興今天要回妻子的老家過年,根據以往的經驗,預算花費將超過14600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交通費3300元,開車回家,包括油費和食宿等;紅包5600元,包括公公婆婆共2000元,外甥結婚紅包2000元,另需600元的物品,親戚家孩子紅包共1000元;購置年貨4700元,包括送親戚的白酒2600元,公公婆婆的衣服以及物品1500元,海南的特產600元;其他開支大概1000元左右。“粗粗一算,看來我3個月的工資都不夠過年。”袁興感嘆說。
?
去年大學畢業的柳云云在玉沙路一房地產公司上班,月薪2500元,是典型的“月光族”,每月必需的吃穿住行花費一半,加上朋友聚會娛樂,差不多半個月就把工資全部消費完畢。柳云云說,快過年了,真是煩死了,一邊父母催著趕快回家,一邊囊中羞澀,“真不想回家過年,不是我沒孝心,而是我沒錢回家,回家后有很多的走親訪友和應酬,這些都需要錢”。
?
據記者了解,像袁興和柳云云這樣的市民不在少數,因自身財力緊張選擇不回家過年的年輕人是“春節恐歸族”的主力軍。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榮耀”,讓他們不肯丟面子。
?
專家分析,過年孩子要“壓歲錢”,孝敬老人、請客送禮也要花錢,各種“過年費”讓很多人有點不堪重負。禮物買少了拿不出手,買貴重的又沒那個經濟能力,這些花費加起來不是一個小數目。專家提醒,過節的花費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來安排,沒錢節儉點花,有錢大方點花,量入為出,不要有虛榮、攀比的心理,春節更重要的是意義是家人團聚,用一顆平常心看待人情往來,才能充分享受節日的樂趣。
?
難以找回的幸福感
?
對很多70后、80后來說,小時候過年是一件相當期盼的事情,吃好的、穿新的、拿壓歲錢,這對物質生活并不那么富足的他們來說,充滿很大的誘惑。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過年的感覺還一樣嗎?
?
調查中,很多人表示,他們對過年的期待已經大大降低,像小時候一樣的幸福感已經難以找回了。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市民,有7位市民表示,過不過年無所謂,與平常放假沒什么區別,沒什么好期待的;3位市民表示,過年期待程度有所下降,覺得過年越來越不好玩了;6位市民表示,過年很煩人,應酬更煩人;只有4位市民表示,還是對過年很期待,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灰色心情在作祟
?
年底,很多事情都集中在一起,容易讓人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海南省社會心理學會董謙老師將這種心情稱為“灰色心情”。“‘灰色心情’的焦慮狀態很常見,只是在年底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比較容易爆發。”董謙說。
?
董謙指出,職場人士容易焦慮,首先是總擔心自己比別人差,因此建立自信非常關鍵,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應該多尋找這一年工作中的亮點。其次,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非常重要,換一種心態來看待工作上的問題,可以暗示自己“事情并沒有那么糟糕”、“我也可以干得很好”等。
向家人朋友敞開心扉
?
焦慮的人們最常見的癥狀是失眠,通常還會伴有容易疲勞、心慌、血壓升高等癥狀,也給家人和朋友帶來了困擾。
?
董謙建議,如果出現焦慮癥狀,每天下午可適當加大自己的運動量,晚上八九點后盡量別再做與工作有關的事情,而是進行一些放松訓練,例如做瑜伽、聽音樂等,讓自己盡快進入睡眠狀態。另外,也可以將引起自己心情煩躁的事情向家人、好友傾訴出來,敞開心扉是消除焦慮非常重要的方法。年底焦慮雖然正常,但是如果持續時間長,并引起身體不適,就需要到正規醫院咨詢心理醫生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