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26日消息?? 根據團省委、省總工會聯合開展的“海南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具有較高的受教育水平、較強的參與意識和發展能力,具有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的比例高達63%。但調查結果也顯示,不少新生代農民工感覺自己融入城市困難,被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有5成沒有“家”的感覺,只有不到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愿意成為一個真正的城里人。
根據團中央的部署,共青團海南省委聯合海南省總工會在海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有關專家的支持下,于2010年9月—10月組織開展了“海南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結構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樣本涉及海口、東方、三亞、儋州、澄邁、萬寧、昌江、瓊海、文昌等十一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共41個單位(或工作場所)的農民工群體。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8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16份。
外省籍農民工主要來自川湘鄂桂
海南作為一個以旅游服務為主要產業的開放地區,在海南就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來源于本省各市縣的略多于與來源于外省,高出6個百分點。與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相比,當地年輕勞動力進城打工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受調查者中,來源外省籍的新生代農民工主要集中在湖北、廣西、四川、湖南等省區,其次是河南、安徽、山東和東北三省。打工者集中來源地沿著與
海南相連的鐵路主干線分布,顯然,這與打工者希望降低交通成本和長期以來形成的人口遷移慣性有關。
有一半的人能按興趣找工
海南現階段經濟結構的特點是,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服務業占突出優勢。2009年,三次產業的比例為28.1:26.9:45.0。與此相關聯,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領域集中在賓館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傳統服務行業,兩項合計占了36%。在選擇“其他”行業就業者中,主要集中在與旅游業和城市社區服務相關的信息服務、物流服務、中介咨詢等領域。
一半左右的新生代農民工能夠按照自己興趣找到工作(占42.2%),但是,更多的人是因為缺乏技能被迫選擇從事某種職業(占26.4%)。一半的新生代農民工在個體或民營單位中就業(占51.7%),在國有企業、外資和合資企業中就業人員相對較少(三項合計占33%),這與當前我國的就業體制、海南的經濟結構以及農民工自身的技能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月平均收入1112元
調查數據表明,新生代農民工月收入集中在1001—2000元的區間內,平均值為1112元。由于農民工需要額外支付房租和往返家鄉的路費,因此,海南新生代農民工收入明顯低于所在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也低于深圳市的對應指標(深圳的調查數據為:月收入1401-2000元出現頻率54.7%,月平均收入1836.6元)。
另外,只有不到10%的人(9.9%)在城市中買房居住,有75.1%的人自己租房或者住單位提供的宿舍,居住方式以集體宿舍為主。生活的重壓和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挫折,讓這些新生代農民工變得更加現實,能夠在城市中安家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他們最高的追求。
融入城市 戶口是最大鴻溝
據了解,沒有“家”的感覺是新生代農民工感覺自己融入城市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新生代農民工自己看來,融入城市的主要制度障礙依次是:戶口問題45.6%,工資報酬 20.3%,住房問題15.1%,觀念障礙12.8%,其它政策 6.2%。可見,工作和生活在這座城市卻找不到“家”的感覺,是新生代農民工的真實心理寫照,而戶口問題則是橫亙在農民面前的最大鴻溝。
七成收入用于日常開支
在對待家庭責任心方面,除了維持最低限度的必要開支,第一代農民工把能夠積攢的每一分錢都寄回去養家糊口,而在新生代農民工花錢用途的方式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日常開支69.4%,娛樂消遣6.0%,寄給父母11.6%,回鄉創業4.3%,其它占了8.7%。第一代農民工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匆匆過客”,他們來自農村,歸宿也在農村。而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游離城市和農村,處在游離的狀態,不清楚自己的未來歸宿在哪里,不知道何時才能穩定下來。
希望成為真正城里人的不到2%
相對第一代農民工而言,新生代農民工是一個具有更多不確定性的群體。新生代農民工的人生規劃與現實環境之間存在很大的落差。調查數據表明,在新生代農民工的個人取向中,發展機會排在第一位,占44.7%。勞動報酬占 33.7%,工作環境占 17.4%,“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城里人”占1.7% ,其他占2.5%。在未來規劃中,賺錢回家蓋房占15.0% ,賺錢在城市買房占39.2%,學技術回家發展占13.4%,“開闊眼界,留在城市”占32.4%。賺錢在城市買房和開闊眼界留在城市兩項之和占71.6%。但是,在個人的價值取向中,“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城里人”只占1.7%,這是新生代農民工對前景充滿期待同時又對現實非常失望的矛盾心態的典型反映。
融入的關鍵是觀念變革和制度創新
有關人士認為,作為改革開放示范區的國際旅游島,應該率先行動,把相關的配套改革列入“十二五”改革與發展的時間表,為新生代農民工順利融入城市,公平分享國際旅游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成果,為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認真借鑒各地經驗,大膽推進改革措施。
也有人士提出建議:一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關鍵是觀念變革和制度創新;二是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限制;三是加快推進配套改革,保障農民工在城市安居樂業;四是切實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住房問題;五是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自身發展能力;六是加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自身發展需求與精神生活需求;七是保護新生代農民工的政治權利和社會參與機會;八是加快農村土地經營管理改革,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九是鼓勵新生代農民工回鄉創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