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發現的一顆地外行星,它圍繞著編號為Gliese 667 C的恒星運轉(資料圖片)
?
??诰W2月4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日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經過一年多探尋,發現1200多顆太陽系外潛在行星,其中54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多種可能
美國航天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威廉·博魯茨基2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1235顆新發現天體尚未確認均為行星,但預計其中行星數量占80%。
按博魯茨基的說法,這些天體中,54顆處于“宜居區段”,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根據美國航天局定義,處于“宜居區段”意味著一顆行星與母星保持適當距離,進而為它表面存在液態水提供條件。另外,“宜居區段”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介于零下17攝氏度至93攝氏度之間。
“54種可能性是個龐大數量,難以想象,”博魯茨基說,“這樣的數字令人驚喜,因為在這之前,我們一無所獲?!?/span>
54顆“宜居區段”天體中,5顆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與海王星或木星相當。
冰山一角
航天局官員說,1235顆僅是“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后所得數據,太陽系外潛在行星數量可能是這一數字的數百倍。
這意味著,系外行星數量越多,發現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
“獲悉‘開普勒’的這些發現讓我今天感覺不同,”耶魯大學天文學家德布拉·費舍爾說,“‘開普勒’揭開了我們了解太陽系外行星的蓋子。”
美國航天局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前,得到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數量為519顆。
“開普勒”望遠鏡的另一個發現同樣令人鼓舞:1200多顆潛在系外行星中,體積較小天體數量多于較大天體。
天文學界有一種觀點,一個類似地球或火星、以巖石或其他固體為主要成分構成的行星是生命發展條件之一,類似木星的氣體巨星則不具備這種條件。
尚待考察
博魯茨基介紹,“開普勒”接下來的任務,是考察“宜居區段”行星是否具備支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例如合適的大小、成分、溫度和與母星之間距離。
不過,一顆行星處于“宜居區段”并不意味著它有生命存在。即便有生命,可能只是細菌、真菌或一些人類無法想象的生命形態,而非智能生命。
另外,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現有技術條件下,前往那里可能需要數百萬年,于當下而言存在現實困難。
“我們的子孫將決定下一步怎么走,”博魯茨基說,“他們是否想去那里?還是送個機器人過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