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剛剛公布了年2011年1月全球的食品價格指數,糧農組織表示,和2010年12月相比,2011年1月食品價格指數再次上漲了3.4%,達到231點。這也是糧農組織1990年開始監控食品價格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風險越來越大。那么造成這一輪糧價高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詳細情況,我們馬上連線中國之聲國際新聞編輯王宗英: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一個專業名詞叫“食品價格指數”,能不能給我們說一下,231點這個指標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水平?
記者:1月份這個精確的價格指數應該是230.7,是連續七個月走高,同時也創下這個指數的最高紀錄。去年12月它的指數是223.1,是已經超過了2007年到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當時的最高點213.5,當時是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8億7千萬人處于饑餓或者營養不良的狀態,糧農組織估計目前這個數字可能達到9億人。
具體到監控方法,糧農組織主要是通過對一些選定的食品進行分組監控價格,組成分為五個組,包括谷物、油脂、食糖、肉類和奶制品,這一次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的上升主要是靠奶制品、食用油、谷物和糖價格上漲帶動的,也就是除了肉類價格保持穩定以外,其他食品價格都是在1月出現了大幅上揚,其中漲幅最大是乳制品,然后是食用油和谷物。經過七個月的上漲,現在小麥的價格是半年前的兩倍,糖價也已經達到30年來最高點,豬肉價格比一年前上升了25%。
從波及面來看,這次糧價的飆升,發達國家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在美國除了大米以外,另外一種關乎全球糧食安全的糧食也就是小麥價格翻了一番。作為全球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連鎖反應,包括麥當勞、卡夫、哈根達斯等多家著名食品商也都在或明或暗提高零售價。英國也出現了物價上漲的情況,從食品、生活用品到汽油等等也是涉及到了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英國的通脹率現在已經上升到了3.3%,今年年初可能會觸及4%,達到央行通脹目標2%的兩倍,通脹水平估計在今年3月達到一個峰值。
主持人:造成這輪糧價高企的因素都有哪些?
記者:就這個問題我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
沈驥如:造成這次糧價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個應該說是這一次全球的氣候變化,像澳大利亞水災,歐洲是冰雪災害,美國也是冰雪災害,都造成減產,俄羅斯由于氣候干旱發生了大火,燒掉了很多糧食,所以俄羅斯禁止出口,這樣使全球的供應大幅度減少,需求又在增加。第二個原因,由于這樣以后,有一些國家就開始搶購,因為它怕將來糧食糧價更高,搶購里面有一種是囤積的因素,還有一種是為了投機,加速了供求的不平衡。第三個原因,由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貨幣流到全世界造成全球的流動性過剩,大宗商品、石油、糧價都在上漲。第四個方面我覺得糧食的生產成本也在上升。第五個方面就是像美國現在用大量的老玉米來生產燃料酒精,就使一部分糧食不是用于食品而是用于生產替代能源去了,這樣增加了糧食的需求,糧價也推高,綜合上述五個因素,推高了世界的糧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