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形勢嚴峻但并非不可控
央行加息是對物價的重視
“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是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基礎,也是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日在全國糧食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目前糧食供給形勢總體是好的,供求平衡,庫存充裕,加上國家財力物力顯著增強,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保障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有效供給,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中國北方冬麥區持續干旱已成為中國政府以及國際糧食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八個主產省冬麥受旱面積11595萬畝,嚴重受旱面積2536萬畝,受旱面積占八省冬麥面積42.4%,受旱面積繼續擴大。
市場普遍擔心糧價如果大幅上漲會導致今年的通脹問題變得更加難以控制。去年中國12月CPI同比漲幅回落至4.6%,全年漲幅3.3%,略超年初目標。種種跡象顯示,今年通脹形勢比去年要嚴峻得多。
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認為,干旱問題或已被夸大,中國政府不會放縱糧價大幅上漲。政府會用補貼的方式把不讓糧食上漲的部分給補回來。
國務院9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將再出臺包括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等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稱,隨著國務院再度出臺十大措施扶持糧食生產,預計今年夏糧豐收仍有希望,而夏糧豐收對減輕今年通脹壓力及穩定全年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盡管如此,各路專家對即將公布的1月CPI數據并不樂觀,甚至對一季度的物價形勢也比較擔憂。
馬光遠指出,綜觀1月份以來整個宏觀經濟的態勢,物價走勢依然不容樂觀:其一,盡管1月份的CPI尚未公布,但考慮到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和翹尾因素的影響,CPI很可能創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其二,今年冬天以來,我國華北和黃淮等地遭遇數十年來的罕見旱情,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也連續7個月上漲,今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達231點,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有關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下旬受監測的29種食品價格中,絕大多數品種價格繼續上漲,其中蔬菜價格漲速加快。在央行日前調高利率的大背景下,此信息更加強烈預示1月的通貨膨脹將再次攀高。
另外,根據中國農業部近期發布的“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1月份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同比上漲10.0%,環比上漲6.2%;“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環比上漲7.3%。食品價格在1月份漲幅明顯。
目前食品占CPI三分之一的比重。在食品占中國CPI顯著部分的情況下,其價格跟通脹關系密切,食品和與之相關的農產品價格走高意味著通脹直接面對升高的壓力。
2010年,中國CPI較上年同期增長3.3%,超出官方設定的全年增長3%的調控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2%,是漲幅最大的類別。
統計局將在下周發布1月CPI和PPI。鑒于春節傳統節日的季節性因素,加上北方部分地區干旱影響加大通脹壓力,專家普遍預計1月份CPI漲幅可能突破5%。
巴曙松指出,今年一、二月份很有可能是全年物價的高點,相應的房地產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的調控力度也將是全年最嚴厲的時期。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預計1月份的CPI數據可能創出新高,或達5.3%;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
中心主任郭田勇則預計二、三月份CPI將重回5%以上。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甚至認為,因為翹尾因素,1月份CPI會超過5%,甚至達到6%以上。
目前通脹形勢雖然嚴峻但并非到了失控的地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認為,要看到把今年的物價上漲控制在預期目標范圍內有利的條件。這包括糧食連續七年豐收,工業領域特別是制成品生產能力的相對過剩是防止物價過度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2011年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實時調整有利于控制貨幣的流通量,有利于控制貨幣流動性,這將為控制物價上漲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條件。
馬建堂指出,如果說2010年我們的信心變成了貨幣、變成了黃金、變成了經濟回升,2011年我們有能力、有條件,也有信心控制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就一定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于2月9日果斷加息,顯示出對未來物價形勢的重視。”馬光遠同時稱,這也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脹的底氣很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