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5日消息(記者 王紹兵)在兩會上,海口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建設區域交通樞紐、現代信息服務、智力支撐基礎、商務服務集聚、醫療衛生保障、文化體育六大中心,增強省會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成為代表和委員討論的焦點。大家認為,海口六大中心的構建必將成為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頭”,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高水平的綜合服務保障。
?
區域交通中心:海口要做環北部灣交通中心
“十二五”規劃綱要摘要:完善交通設施間的銜接,加快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和城市出口路建設與改造,實現港口、鐵路與長途汽車運輸、城市公交、航空等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
十一五期間,我市完成了秀英港二期、馬村港二期、繞城高速、東環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建設城市主干道5條,新增城市道路100多公里,市區內外“六縱一橫”和市區內“八縱五橫”的主干道基本形成。作為省會,海口毫無疑問已經是全島的交通中心。
“十二五”期間,海口在現有交通設施的基礎上,還將加快美蘭機場擴建、新海港等交通樞紐點建設,規劃新建4個綜合客運樞紐、10個農村客運站、5個對外貨運樞紐站場,進一步鞏固這一中心地位。
市人大代表、海航集團常務執行副總裁劉軍春認為,海口不僅要突出作為全省和環北部灣的交通中心,還應當把這個區域放大,瞄準東南亞,作為國際區域中心來建設。他說,海口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不管是航空、海運都處于重要位置,再加上國際旅游島的政策和效益,海口有可能成為中國連接東南亞的橋梁。
對于島內來說,隨著東環高速鐵路的開通和中線高速、西線高鐵的開工建設,交通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劉軍春說,目前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從美蘭機場春節期間的吞吐量同比明顯增加,東環鐵路開通后,越來越多的游客從選擇從海口進出港。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優化城市交通樞紐點布局,重點完成秀英港搬遷改造,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探索立交化改造,打通斷頭路和丁字路,在大型商業設施、新建住宅小區等合理配建停車場,有效化解停車難問題。綱要提出,到2015年,力爭主干路網密度達到1.3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網密度達到2.15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網密度控制在5-7公里/平方公里之間,基本形成以海口為中心、輻射全島、暢通便捷的立體交通網。
劉軍春認為,海口治擁堵應該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抓,在完善道路設施的同時,要強化科學管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