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民工在路邊等工。(記者 李漢仁 實習生 朱佳瑩 攝)
海口網2月24日消息 (記者 楊杰)對于當下海口用工市場行情而言,用一個最恰當的詞語概括就是人員“稀缺”:缺保姆、缺技工、缺陪護……近段時間以來,我市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外來務工人員薪酬水平稱得上是“日新月異”,平均都在每月2500—3000元左右,而部分快遞公司派送員、高級技術工人的月薪甚至可以達到萬元。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勞動力資源卻漸漸稀缺,“用工荒”就像“流感”一樣迅速傳染到家政、工廠等用工行業。
“海口物價這么貴,根本賺不到錢,而且國家現在種田補貼提高不少,大家種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回去就不愿再出來。”一些農民工向記者解釋了原因,“更重要的是,娃娃留在家里一年多見不到父母,大多數家長都不放心。”
“年初離家年末回,孩子幾乎都不認識我了,每次回來一抱孩子就大哭不止。”老王來自山東棗莊,和妻子來海口從事“裝修游擊隊”已經3年多了,2歲的兒子只得托付給老家的爺爺奶奶照顧。由于孩子年齡小,夫妻兩人要每年回家才能見到孩子,“兒子看見我們一點都不親,竟然像對待陌生人一樣認生。”夫妻二人覺愧對孩子。“我和老婆商量好了,做完這個月就回老家務農或就近務工不出來了。”
記者獲悉,老王在海口打工每月收入3500元,如果回家務農和務工,月薪只有22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回家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老王笑著說。
每日南大橋下等工的黃飛告訴記者,年前一起回去的有8個人,年后只有我們三個人返回海口。而前幾年像他一樣每天在南大橋下等工做裝修、泥瓦的農民工有170多人,目前已經不到60人,“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外出打工的多數是20—45歲之間的青壯年,絕對的家庭‘頂梁柱’。很多人不再像其父輩‘農一代’那樣找到飯碗養家糊口就滿足了。他們除了想賺更多的錢之外,家庭責任感也不斷增強,不希望子女當并不光彩的留守兒童。”
不少目前仍在的海口打工的農民工已有回家的打算,“錢在哪里都可以賺到,但是子女長期沒有父母在身邊看管,性格會變得孤僻暴躁,而且學習成績普遍下降。所有外出打工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不再做‘留三代’和‘農三代’。”
據相關統計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留守兒童約4000萬,近三成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兒童問題已逐漸成為農民工不愿意再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