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百度貼吧”里看到不少乞討的帖子。(記者 蔡康 攝)
海口網2月25日消息 (記者蔡康攝影報道)日前,在海口市相關部門的合力整治下,數名操縱兒童乞討的成年人被依法拘留,“乞討幫”在海口街頭已難覓蹤跡。然而最近記者發現,一些乞討者竟開始在互聯網上發帖乞討。
市民:意外收到“乞討郵件”
24日上午,市民吳先生打開郵箱后發現了一封“乞討郵件”,發信人自稱正在讀大學,家中突然遇禍,為完成學業請求大家幫助,希望收到信件的人能往他的賬號上任意存款。
吳先生根據此帖留下的地址,聯系上了這位“大學生”。這位“大學生”一開口,就大倒苦水。他告訴吳先生,自己的老家在農村,現在三亞某大學上學,父母病重,外祖母還患胃癌晚期,家里還有個弟弟在讀高中,生活很艱難。他申請了學校的困難補助,上學之余還要打工,但即使這樣家里還是欠下了巨額外債。
“和他聊過之后,我發現他的情況很像那些每天都跪在街頭稱‘父母病重,請求5元’的‘中學生’,所以我就沒給他匯錢。”吳先生說。
調查:乞討帖主打“感情牌”
隨后,記者按照地址找到了這名乞討者小林。他告訴記者,他是三亞某大學的在校學生,從網上搜索到一些人的郵件地址后,就發了多封郵件出去。小林說,每年假期,他都會上街頭乞討,后來,實在討不到多少錢,才轉戰網絡,但也沒收到多少錢。
記者隨后瀏覽網站發現,在網上乞討的人還真不少,乞討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大多主打“感情牌”。
網友:一般不會輕易相信
據海南一位資深網蟲“猿來隨蜂飄”介紹,網絡乞丐一般分為兩種。像“請您施舍1元錢,助我一臂之力”算是“直接型”,一般數額不大。還有一些會寫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這類網絡乞丐算是“文筆型”,這種目前網上最普遍。還有一些專門的“乞討網站”,內容都是大同小異。
市民小陳稱,他覺得網絡乞討可信度不高,不排除有人利用別人的同情心詐騙,所以他一般不理會。
律師:網絡行乞即使有詐也難以追究責任
通過網絡乞討的行為是否合法?記者就此采訪了海南萬理律師事務所的蘇子營律師。他說,對于網絡乞討,目前在法律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也沒有哪個部門進行監管。蘇律師認為,網絡乞丐與街頭乞丐,只是乞討形式有別,對于是否惡意欺詐、以虛假信息騙取錢財構成詐騙犯罪,法律上的構成要件是差不多的。但是,目前網絡乞丐通過網絡能行乞到多少錢財,是否惡意詐騙,這很難取證,因而也很難認定他們是否觸犯了刑法。
蘇律師提醒說,由于網絡本身的隱蔽性,相關證據無法保存和收集,不僅騙取錢財的事實無法查清,甚至連當事人的身份都可能無法辨明,即使存在詐騙也難以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所以市民要注意辨別真偽,以免上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