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科技發展綜述
海口網2月27日消息??“殲十飛機”一飛沖天,標志著我國飛機制造告別“仿制”時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成功投運,標志我國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占領世界特高壓技術制高點……
“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立足自主創新,勇挑重擔、勇破難關,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引領我國工業生產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為國民經濟產業升級、總體國力增強做出了巨大貢獻。
投入穩步增長,產出碩果累累
科技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在中央企業,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已經建立。2009年,中央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總額達到2633億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長28.5%。2009年中央企業科技研究開發經費達到1468億元,2006—2009年年均增長27.9%,均高于同期銷售收入、利潤增幅。2009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1%。其中中國石油、中航工業等7家企業科技投入超過百億元。
強勁的投入,催生出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業累計擁有有效專利76138項,是2006年的2倍,其中,有效發明專利21266項,占到總量的27.9%。
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讓中央企業實現了飛速發展。2010年《福布斯》雜志評出的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共54家入圍,其中中央企業占了30家。2010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6968.9億元,同比增長32.1%;累計實現凈利潤8489.8億元,同比增長40.2%。
著眼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升級
作為中國經濟的脊梁,央企的科技創新在項目選擇上著眼國家戰略,致力于推動民族產業整體實力提升。
我國的第一代手機完全依賴進口,甚至連手機皮套都要進口。到了第二代手機,芯片等核心部件依然要依賴進口,國內廠商只能占到2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到第三代TD時代,國內廠商占了90%左右的市場份額。
國內手機行業的升級,得益于大唐電信等中央企業在芯片等核心技術上的科技創新。如今,大唐電信主導提出并擁有核心專利與知識產權的“TD—LTE—A”技術已經成功入選4G國際標準,這將直接推動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從過去的追趕時代向領先時代轉變。
在石油石化領域,中石油“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已經在國內15個油田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在交通建設領域,中國鐵建、中國鐵工等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了各種地質條件下的高鐵建設核心及成套技術,成為中國高鐵建設的主力軍。
構建高效創新體系,培養優秀創新人才
“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普遍加強科技平臺建設,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
國家電網、中國石油、東方電氣集團等企業不斷加強和完善集團中央研究院,集中力量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技術研究。神華集團投資25億元建設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神華研究院,投資130億元建設首條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示范生產線。西電集團整合原3個行業研究所,成立了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
在做好內部資源整合的同時,中央企業也非常重視外部合作。兵器裝備集團已經在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等地建立“五國九地”全球協同研發機構,實現全球24小時不間斷開發。
人才,是科技創新中最重要的資源。“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突破陳規,不斷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暢通人才發展渠道。一批中央企業先后建立了首席專家、科技帶頭人制度,打通了職業技術人員的崗位晉升雙通道。科研人員貢獻累積金、科技人員獎勵基金、崗位分紅、成果獎勵等多層次多樣化激勵分配機制紛紛出現,一大批科技人才受到重獎、重用。
?
?
相關鏈接
“中國制造”為何國外便宜國內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