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個美好的詞匯,但從古至今,人類對何謂自由并未達成共識,既有絕對自由、相對自由之分,也有積極自由、消極自由之論。自由概念的多樣性,使這一美好的詞匯經常被肆意解讀和利用。美國就是一個善于以自由的名義干涉他國內政、實現本國利益的高手。
?
????在歷史上,美國經常以自由的名義發動戰爭或干涉別國內政。可在許多時候,美國的干涉并沒有給被干涉國的人民帶來自由幸福的生活,相反,卻經常帶來社會動蕩和痛苦,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家都拜美國所賜享受到了“自由的陽光”,但這種自由卻與死亡、腐敗、混亂、分裂相伴,充滿了苦澀,而真正得到實惠的卻是美國。對美國來說,自由只是幌子,打擊競爭對手、爭奪地緣優勢、多撈兩桶石油才是真正目標。
?
????近一段時間,美國再次祭出自由大旗,與以往許多時候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動槍動炮,而是拿互聯網當武器。在美國的互聯網自由旋風所到之處,中東、北非一批國家陷入混亂,突尼斯、埃及政府下臺,利比亞、巴林、也門等國家持續動蕩,甚至陷入內戰邊緣。互聯網自由成了美國新的殺手锏,兵不血刃地打擊了對手,重整了中東北非戰略版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
????為了用好互聯網自由這個利器,美國沒少下功夫。近日,美國國務院成立了“網絡民主行動協調辦公室”,專司在全球按照美國的利益推動互聯網自由;美國政府還投資研發軟件,破壞其他國家的過濾系統;支持在各大網站開設多語種網頁,散布謠言,發動攻心戰;鼓勵谷歌、FACEBOOK、TWITTER等互聯網跨國公司協助各國反對派;在更早前,美軍還成立了專門的網絡戰部隊,為發動網絡戰爭作準備。?
?
?
????2月15日,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以中東北非局勢為由,發表了有關互聯網自由的演講。在演講中,她贊揚埃及、伊朗等國反對派通過互聯網組織的社會運動,指責中國等國家壓制互聯網自由,要求中國等國家不要封殺煽動仇恨等惡意言論,其理由是“歷史一再證明,對付惡意言論的更好辦法是鼓勵更多的言論”,“通過自由辯論,那些有價值的觀點一般會得到加強,而站不住腳的觀點和錯誤的觀點一般會被淘汰”。????克林頓的演講是美國進一步向世界其他地區推進互聯網自由戰略的重要信號,但是,由于美國的出發點是損人利己,因此克林頓的演講難免缺乏邏輯,到處自相矛盾。
?
????首先,克林頓提出的“通過自由辯論,那些有價值的觀點一般會得到加強,而站不住腳的觀點和錯誤的觀點一般會被淘汰”的理論并不成立。只要經常上網的人就會知道,在網上要戰勝一個煽動仇恨的言論或謠言往往要付出完全不成比例的努力,而且即使付出艱苦努力,也不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以中國微博為例,謠言傳播的范圍永遠大于辟謠信息傳播的范圍,一條大范圍傳播的謠言,其轉發數量是辟謠信息轉發數量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回顧歷史,教訓更多,納粹主義在魏瑪共和國的自由辯論中不僅未被淘汰,相反還變得日益強大;各種邪教組織不僅沒有在自由辯論的環境中逐漸絕跡,相反在美國等國家多年來陰魂不散。因此,希拉里所說的“站不住腳的觀點和錯誤的觀點一般會被淘汰”,完全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
????其次,美國鼓吹互聯網自由,完全是一種虛偽的表現,因為美國自身的互聯網就根本不自由。揭露美國“隱私”、“黑幕”的“維基解密”就遭到了美國的全球追殺,不僅其網站創始人遭通緝,美國政府還通過各種手段脅迫美國公司不為“維基解密”提供接入服務。此外,在立法層面,美國有諸多的法律法規對網絡自由進行限制,如“9·11”事件后,美國通過的《愛國者法案》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內華達等幾十個州制定了相關的地方法案,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學校、ISP、家庭等必須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獲取淫穢等有害信息,并禁止兒童色情信息、種族仇恨信息、未經許可的個人隱私信息、網絡欺詐信息、恐怖主義信息等上網;2010年,美國參眾兩院相關委員會還相繼通過了《網絡安全法案》保障美國的互聯網安全。此外,美國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過濾軟件生產國,世界各國封堵信息使用的過濾軟件大多數都是美國公司生產的,因此,克林頓鼓吹向其他國家鼓吹網絡自由,完全就是在搞雙重標準。
?
?
????絕對的互聯網自由并不存在,美國的做法不是要保護什么互聯網自由,而是要以自由的名義搞亂其他國家,實現美國的利益。對美國的這種策略,各國人民都應擦亮眼睛,莫為虛幻的自由,而中了美國的圈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