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廣州市西灣路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的一座明代古墓出土的部分文物(3月7日攝)。 2010年以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富力地產唐寧花園項目所處的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上進行全面搶救性考古勘查和發掘,發現包括西漢南越國、東漢、三國、晉、唐、宋及明清各個時期的120座古墓葬。目前已經完成發掘近百座,出土各類文物近千件(套)。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海口網3月8日消息??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日考古人員在對該市一建筑工地進行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時,清理發掘出跨越南越國、東漢、三國、晉、南朝、宋、明、清等8個朝代的墓葬百余座,發掘出瓷器、青銅器等近千件文物。
廣州市文化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紹說,從2010年起,他們對建筑工地進行全面搶救性考古勘探和發掘,目前已發現古墓葬120座,完成發掘近100座。
記者在一座距今1800多年的東漢古墓勘探現場看到,墓主人的隨葬品一應俱全,除銅鏡、酒器等常見隨葬品外,灶臺、房子等微縮模型明器保存完好,明器做工精細、用料考究、生動鮮活。
易西兵說,在已發掘的近百座墓葬中,以西漢南越國時期墓葬最多,共39座,大部分結構完整,隨葬器物保存完好,墓葬形制豐富,極大地豐富了廣州地區南越國時期的考古資料,對研究南越國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此外,明墓的發掘也是這次考古發掘的重要發現,除了墓室內完整的木棺和隨葬器物之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具有明確紀年的隨葬磚質地券,可知墓主人江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逝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這對墓葬斷代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易西兵分析,該墓葬群所在地地勢較高,前有小溪、后有珠江支流經過,且離廣州市城區距離較近,是古人眼中墓葬的風水寶地,因此出現了“墓打墓”墓葬群層疊聚集的現象。從考古發掘的隨葬品來看,葬在此處的人生前都是大富大貴的人家。
目前,工地還有近1萬平方米的區域有待考古勘探,相信還會有新的墓葬被發現。
廣州市西灣路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發掘的一座東晉古墓的隨葬器物達到111件(套)(3月7日攝)。 2010年以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富力地產唐寧花園項目所處的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上進行全面搶救性考古勘查和發掘,發現包括西漢南越國、東漢、三國、晉、唐、宋及明清各個時期的120座古墓葬。目前已經完成發掘近百座,出土各類文物近千件(套)。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這是廣州市西灣路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發掘的一座東晉古磚石古墓葬(3月7日攝)。 2010年以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富力地產唐寧花園項目所處的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上進行全面搶救性考古勘查和發掘,發現包括西漢南越國、東漢、三國、晉、唐、宋及明清各個時期的120座古墓葬。目前已經完成發掘近百座,出土各類文物近千件(套)。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這是廣州市西灣路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發掘的一座東晉古墓(3月7日攝)。 2010年以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富力地產唐寧花園項目所處的原廣州精密鑄造廠地塊上進行全面搶救性考古勘查和發掘,發現包括西漢南越國、東漢、三國、晉、唐、宋及明清各個時期的120座古墓葬。目前已經完成發掘近百座,出土各類文物近千件(套)。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