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糧價上漲人口膨脹 世界拿什么養活70億人口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03-10 16:01

      海口網消息3月10日?? 糧價上漲、中東動蕩、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它們有什么內在聯系嗎?有社會學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全球人口的過快增長和地區生育率的巨大反差。近日,聯合國人口司和眾多學者預測今年世界人口將突破70億大關。人們在有幸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這個巨大數字的影響。法新社稱,70億將令世界在未來變得“面目全非”。而眼前,“青年膨脹”的中東,“老年膨脹”的歐洲和日本都已經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中國于日前公布最新人口數字為13.4億,連續下降的龐大人口使人們對堅持或放松生育政策產生了爭論。對于世界人口迎來“新紀元”是喜是憂,瑞典學者鮑威爾對《環球時報》說,從目前來看,世界人口的絕對數量還不是問題,問題是人口的增長能否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而在此方面中國正在給世界做出典范。

    ?

      人口增長拉高“全球緊張指數”

      1677年深秋的一天,制造出當時最精密的顯微鏡并開創微生物學的荷蘭人列文虎克在研究鱈魚精液時突發奇想,地球上到底活著多少人。那時還沒有人口普查,也沒人對世界人口有具體概念。列文虎克認為整個地球的人口密度像荷蘭一樣,然后他利用地圖和幾何知識計算出地球人口約為133.85億,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為世界人口提供具體答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日前刊載關于世界人口的特別報道,題目是“人口將達到70億,地球受得了嗎?”文章稱,實際上,在列文虎克的年代,地球人口只有5億左右。經過100多年后,世界人口于1804年達到10億。1927年世界人口為20億。在20世紀前,沒人見證過世界人口總數成倍增長。如今許多活著的人看到了3倍以上的人口增長。

      法新社2月20日稱,在當天美國舉行的科學年會上,眾多學者表示,全球人口今年將達70億,并于2050年增至90億。如此眾多的人口將爭奪愈加稀少的資源,這將讓世界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拿什么養活這么多的人口?”英國《每日電訊報》提出這樣的疑問。文章稱,歷史上人們也曾如此憂心忡忡,但隨著農業革命和科技進步,糧食單產大幅度增長,許多人相信,人口再多一些,地球也能養活自己。但如今人們發現,農業科技的進步,已不足以抵消人口膨脹所增加的糧食需求。法新社引述專家的話稱,這意味著“我們在未來40年里需要生產和過去8000年間(生產的)一樣多的食物”。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稱,自英國人口學家馬爾薩斯1834年去世至今,全球人口已經增加約5倍,2000年以來全球人口就增長18%。即使最樂觀的經濟學家如今也不得不承認,人口持續膨脹和資源供應不足的矛盾將持續擴大,并最終促使人們重新正視一度被排斥的馬爾薩斯理論。馬爾薩斯認為,如沒有限制,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只有戰爭、瘟疫、各類饑荒等災難及道德限制等才能控制人口過度增長。但這一災難性的人口預言,沒有在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中得到證實。

      美國《公民時報》把世界人口增長與一系列“全球緊張指數”聯系起來:隨著人口增長,人類活動和污染導致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森林、土地、蓄水層和資源被毀使許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沙漠化;當土地不能再養活農民時,他們大量擁入城市,導致貧民窟數量激增。馬來西亞《星報》則擔憂地問,“人口增長會導致世界發生更多動亂嗎?”近兩年,人口增長帶來食品價格飛漲,導致30多個國家發生抗議和騷亂,今年中東國家發生的政治動蕩也與此有關。

      有媒體認為一些國家會從人口增長中“獲益”。德國《金融時報》以“亞洲巨人的賽跑”為題評論說,印度具有更加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以及更加有利的人口結構,在印度的投資率上升時,不存在勞動力缺乏。因此,印度很可能像近20年來的中國那樣發展。

      日本“Getnews”網站這樣描繪2030年的最大眾“地球人”:一名大約28歲左右的中國男子,穿著筆挺的西裝,一邊開車一邊通過車內的衛星電話和自己遠在非洲工廠的管理者們開會。文章稱,由于中國人口仍將與經濟保持適度增長,未來中國將躋身發達國家并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那時候地球人腦海中發達國家國民的形象也將以中國人的形象定義。


      世界人口增長何時達到平衡點

      “對全球人口來說,也有一個好消息”。聯合國人口司司長茲洛特尼克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今年全球人口突破70億,但“作為整體,全球人口正向非激增方向發展”,到2030年世界將達到更替生育率。茲洛特尼克說,在許多國家,這種過渡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計劃生育,中國生育率已經低于更替水平;在伊朗和巴西這樣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國家,婦女的生育率已降低70%和一半以上。“不過在只占世界人口16%的地區,大多在非洲,高生育率仍是難題。”

      德國世界人口基金會最近的報告稱,到本世紀中葉,世界最不發達的50個國家的人口將由8億增加到17億。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負責人瑞那特·貝爾認為,尼日利亞每名婦女平均生育8個孩子,烏干達是7個,印度是3個,如何遏制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人們仍束手無策。單憑外來援助,這些發展中國家男子每人每年僅能獲得一個避孕套,這是“地地道道的避孕套危機”。

      在印度,多數政客仍認為人口增長能帶來充足的勞動力,也是成為“大國”的必要條件,但一些媒體開始提出可能成為潛在風險的新名詞:“青年膨脹”。印度《班加羅爾鏡報》稱,在許多新興國家,年輕人口越來越多,當經濟增長陷入停滯時,“青年膨脹”及缺乏教育和工作機會的結果必將是社會動蕩。文章稱,印度的中值年齡僅有25.9歲,而印度的失業率也達10%。文章稱,盡管印度擁有民主體制,但仍應把中東作為一面鏡子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印度知名雜志《泰赫爾卡》最新一期批評印度將享受“人口紅利”的說法。文章稱,“西方用‘人口紅利’來奉承我們,其實只是看中我們巨大的市場潛力。人口紅利既不是經濟增長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一些分析認為,世界人口問題實際上是不均衡發展問題。《國家地理》雜志稱,即使2045年全球有90億人口,平均人口密度也只會略超過今天法國的一半。“法國一般不被視為地獄般的地方。到那時,世界會成為地獄嗎?”英國《經濟學家》稱,現代農業“能夠養活歐洲人和美國人,但是不能夠養活全世界”。文章稱,當貧困國家的民眾嗷嗷待哺時,發達國家卻在不厭其煩地推廣健康食品、有機食品———這對大多數新增人口而言太奢侈了。


      發達國家擔憂“老年膨脹”

      發展中國家愁人多,西方卻千方百計鼓勵生育。日本《POST》周刊稱,盡管地球人口激增,但人口負增長的日本必將變成一個“老年膨脹大國”。文章呼吁日本仿效其他發達國家,推遲退休年齡。在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30至34歲的女性中,43%沒有后代。到2050年,德國新生嬰兒數量為現在的一半。德國媒體驚呼,“再過12代,德國人要成為稀有民族了!”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題為“克服低生育的緊急提議”報告警告,韓國超低生育率如果持續下去,2029年起韓國經濟可能轉為負增長。韓國官員也稱,韓國有可能因為缺少人力而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失敗。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去年曾高調宣稱,俄“終于扭轉了最近20年來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他還多次會見“光榮母親”,發出繼續大力鼓勵生育的信號。一些俄議員還呼吁征收“不生育稅”,沒有孩子的成年人(無論其成家與否)收取2%到3%的不生育稅。

      美國是人口仍然較快增長的發達國家,奧巴馬政府也宣稱這對美國經濟有利。但是美國亞利桑那、密西西比等州,卻相繼通過嚴苛的反移民法案。歐盟去年人口超過5億,一改長期徘徊甚至下降趨勢,但歐洲政客和媒體心態復雜,他們擔憂新增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穆斯林移民,而這些穆斯林人口的生育率又大大高于原居住人口,長此下去,歐洲會不會“變綠”?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等都宣稱“多元文化政策業已失敗”;法國、意大利不僅對穆斯林移民數量增加感到恐慌,且先后因驅逐吉普賽人引發激烈反應。

      日本《每日新聞》稱,地球人口即將到達70億,發達國家人口卻增長緩慢,導致勞動力供不應求。這種兩極化的矛盾必然使發達國家不得不吸收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從而帶來“如何讓外國移民融入本國”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簡單地給外來勞動者提供居住、工作,而是整體社會對他們的接納。文章稱,日本“外國人選舉權”的問題一年比一年爭論激烈,在日外國人數量達到相當大規模,今后還會成倍增加,他們已經有二代、三代,并且不再滿足物質要求而將尋求社會地位、對國家管理的參與等。這對文化趨向保守的日本來說,將是一場痛苦的變革,會經歷很長過程。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安德斯·鮑威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全球人口將達70億,對某些地區來說,人口過快增長確實使其面臨能源、糧食危機等。但從全球來看,無論是能源、資源還是糧食消費,發達國家都占絕大部分。鮑威爾認為,其實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不是“青年膨脹”那么簡單,主要是年輕人的教育、就業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歐洲出現“老年膨脹”,根源也是歐洲經濟發展乏力,人們的福利無法像以前那樣維持。鮑威爾特別提到,中國在控制人口和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讓眾多新人口受到了比上輩更好的教育,中國的“80后”、“90后”正成為中國發展的生力軍,這也表明人口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發展來解決。

      “德國之聲”稱,人口的絕對數量并不是問題,問題是誰消費了什么。世界能源和資源消費的大頭是富裕國家的居民。美國人均消費量是尼泊爾居民的6000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引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專家布萊恩·歐內爾的話稱,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長最快,但人均排放只是美國人均排放的百分之幾,因此“那些說一切問題都在于人口的人錯了”。(駐外記者廖政軍 李珍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楊明 陳一 柳玉鵬)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在线视频www官网| 爱情岛永久入口网址首页|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黄色片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欧美人猛交日本人xxx| 全彩熟睡侵犯h|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真实伦对白视频全集| h国产在线观看|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午夜性a一级毛片|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小h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日韩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激情六月在线视频观看| 喝乖女的奶水h1v| 色妞视频一级毛片|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 野花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最新 | 男人天堂手机在线版| 国产一级三级三级在线视|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壮熊私gay网站的| 一级日本黄色片|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