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盒假藥網上銷售
經過2個多月調查,4個假藥團伙被鎖定,收網時機成熟。2010年9月14日,在省公安廳指揮下,120名民警分成4個組,分別在荊州、天門、仙桃展開收網行動。
當日下午2時許,胡某在仙桃落網,其設在一民房內的制假窩點被查獲;
幾乎同時,肖某也在仙桃落網,設在其岳父家和另一民房內的兩個制假窩點被查獲;
下午3時許,鄢某在天門落網,其設在該市僑鄉經濟開發區友誼村、接官村的兩個制假窩點被查獲;
下午4時許,蔡某在荊州落網,其設在該市沙市區馬王廟的制假窩點被查獲。
兩個小時的行動,警方搗毀4個制售假藥團伙,抓獲12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制假設備12臺,收繳28枚假冒醫藥公司公章,收繳尚未銷售的各類假藥案值70余萬元。
警方隨后再接再厲,多方追捕,又抓獲11名嫌疑人。目前,已有11名嫌疑人被移送起訴。
經查,從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這4個團伙采用在外地購買的原材料,自建生產線,假冒全國130多個正規廠家,制售了210多種假藥數百萬盒,通過互連網銷售,涉案金額1000多萬元。
制假者“偏愛”膠囊類藥品
據荊州警方介紹,此案是我省迄今最大的假藥案,其犯罪主體呈現集團化趨勢,帶有明顯的家族性和地域化特點。涉案的23名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天門人或祖籍天門,各團伙成員之間幾乎都有親戚關系,如胡某團伙中,胡某夫妻二人和胡某的弟弟夫妻二人,都是該團伙頭目。
這4個團伙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但他們相互認識,且有“業務”往來。他們一般通過網絡將假藥銷售給下面的批發者和零售者,最終才落入消費者手中。
通過檢測,這些假藥仿冒的幾乎都是膠囊類藥品,其成份主要為鋸末、麩皮、面粉三種。荊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制假者之所以“偏愛”膠囊類藥品,是因為其制造工藝相對簡單,只用從外地購進空心膠囊,再填裝鋸末等即可。
警方透露,該案牽出500多條制售假藥線索,涉及全國28個省市。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這些線索已分解到各相關省市,各地警方正積極展開偵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