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11日消息??自2月中旬以來,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國際油價直線拉升,原油價格迅速突破100美元/桶。目前,中東北非局勢仍不明朗,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專家分析認為,短期內油價仍然看漲,市場供應趨于緊張,國內調價預期再現,或將推高通脹預期。
國際油價“高燒不斷”
近期紐約市場油價突破100美元/桶的關口之后,漲勢絲毫沒有放緩。3月7日,紐約市場油價突破了105美元/桶,創下過去29個月的高點。有機構預測,如果中東北非危機持續下去,本月油價可能會繼續抬高。
國際能源機構此前估計,利比亞原來日產出160萬桶原油,危機導致減產至85萬桶至100萬桶。如果該國動蕩局勢持續下去,國際油價很有可能在本月沖上130美元/桶。
據統計,從2010年12月以來,截至目前,布倫特國際油價從每桶91美元上漲到116美元,漲幅近30%。7日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5.44美元,倫敦市場4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15.04美元。
據德意志銀行估計,對原油期貨來說,這一價格水平如果持續下去,供應商將對油價在每桶105美元徘徊變得日漸緊張。而油價“高燒不退”,讓美國這個車輪上的國家叫苦不迭。美國汽車協會7日數據顯示,自從2月中旬以來,中東北非局勢不穩導致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美國加油站中每加侖汽油價格平均上漲了39美分。本周一,美國平均汽油價格突破了每加侖3.5美元,而紐約這樣的大都市油價更是每日翻高。“紐約汽油價格網”顯示,紐約市當天普通標號汽油的最高價格已經達到每加侖3.99美元。美國市場有預測認為,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年內可能會超過現在保持的每桶147美元的最高紀錄。
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表示,前幾次能源危機時,中國還是一個石油自給自足的國家。但如今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近56%,而中國的石油來源大多是一些政治上不穩定的地區,石油供應一旦出現問題,中國的經濟運行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地緣政治危機是此輪油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中東北非局勢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將是影響今后一段時期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一個最主要因素。
卓創資訊分析師認為,由于中東北非地區動蕩影響、市場擔憂情緒加劇導致原油大幅飆升。目前并不知道動蕩還將延續多久,但時間越長,市場對原油供應趨緊的擔憂就越是加大,對于原油價格的提升作用也會越大,原油價格會隨著這一敏感時間段快速拉升。
交銀國際分析師賀煒認為,中東北非動蕩局勢的長期化,或者社會動蕩持續擴大到其他國家,都將對國際原油供應構成重大打擊。在這種市場預期下,會有大量資金繼續進入原油期貨市場,持續推高油價。
董秀成說,今年1月之前,影響國際市場油價的兩大因素是供需關系和金融因素。2010年,在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帶動下,全球經濟出現整體復蘇趨勢,使得原油等能源需求再度高漲。而去年11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總額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計劃,導致大量資金涌入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
而今年1月以來,中東北非動蕩局勢使得地緣政治風險成為驅動油價上漲的一個重要要因,對原本就因需求旺盛和熱錢涌入而持續增強的油價上行預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賀煒說,如果世界經濟增長前景好于預期,而中東北非局勢進一步惡化危及石油供應,那么國際油價的上行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油價上漲或將推高通脹預期
董秀成認為,未來油價上漲幅度取決于影響油價因素的主次關系轉換,但隨著全球經濟進一步復蘇,需求不斷增加,油價上漲幾成定勢。而地緣危機及國際投機行為等不確定因素增加,導致油價走勢變得撲朔迷離。
據報道,目前一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準備擴大本國石油產量以應對當前國際油價飆升。而美國正在考慮動用總量為7.27億桶的原油戰略儲備,以控制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石油庫存和油價變動往往和地緣政治風險聯系在一起,石油企業為了鎖定成本,保證未來的供應,往往會將供應能力掩藏起來,而此舉會進一步推高需求和價格,形成惡性循環。
國際原油大漲,極大地推高了國內的通脹預期,而成品油三地變化率在調價后再次突破了4%的紅線。據卓創資訊分析資料顯示,由于國際原油持續上漲,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批零倒掛”的現象,導致部分煉廠生產積極性不高,一些地區已出現煉廠關停現象。
董秀成表示,當前的高油價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國內經濟通脹預期,而油價高企將抵消掉國內對通脹進行調控的部分政策效應。油價的上漲將導致PPI上升,從而間接推高CPI。同時將增加農產品在能源與食品之間的轉換,使得全球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運輸等行業將會受到影響,包裝食品和消費品等傳統行業也將因運輸和原料成本上升受到影響,尤其農產品運輸成本將進一步被推高。
董秀成認為,此輪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成品油調價在所難免。賀煒則表示,政府應對油價酌情進行調控,減緩上漲頻率及幅度,適當時期可以采取財政補貼等方式增加消費者收入來應對高油價,以減輕通脹預期。
韓曉平認為,如何讓第三方介入,建立健全國家石油商業儲備體系并形成長效機制是國內亟需解決的問題,同時要盡可能地發揮市場調節機制,防止囤油待漲等行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