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國(左)走訪困難群眾。
延慶沈家營派出所所長祝建國走得很突然。
2月26日是周六,早上8時,祝建國來到所里值班。頭天下了一夜雪,祝建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帶著民警掃雪。路過的村民開玩笑:“祝所,這點小事也用您啊!”祝建國抬起頭一笑:“都一樣。”
掃完雪后,祝建國感覺心臟不舒服,他看了一眼工作計劃,馬上要給民警布置全國“兩會”的安保任務。同事們見所長臉色不好,勸他休息一會兒,但祝建國先后吞下三粒速效救心丸,開始埋頭整理開會要點。
沒過多久,祝建國突然面無血色,倒在工作崗位上。
搶救進行了9個多小時。晚上9時45分,心電監護儀上最后一絲波動消失。醫生診斷:壓力過大,疲勞過度。那一刻,距離他48歲的生日,還差兩個多小時……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祝建國的戰友、親人以及沈家營的村民,力圖了解他人生的不同側面,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還原一個基層派出所所長的警察本色。
拼命三郞:
搭橋術后當月出勤21天
沈家營派出所轄區面積37.1平方公里,人口近1.2萬人,只有12名民警。在同事們的記憶里,祝所有句口頭禪:“我來吧。”無論是掃雪鏟冰,還是現場辦案,祝建國總說,“我多干點,大家都能輕松點。”
2001年7月轄區發生持械群毆事件、2004年抓捕盜竊嫌疑人時,面對持刀的歹徒,第一個沖上去奪下兇器的都是祝建國。
今年大年初一,祝建國頸椎病復發,疼得起不來床。妻子一邊跪在床上給他貼膏藥按摩,一邊心疼地勸:“你都這樣了,今兒就別去單位了。”“不行,今天我值班,還是去吧,我沒事兒。”妻子知道他拼命三郎的脾氣,只好扶他下樓。
2月18日,轄區內舉辦九曲黃河燈會,派出所政委曹進亮對祝建國說:“你身體不好,就留下看家吧,我帶兄弟們去。”可他說:“全所行動,我去吧。”祝建國一站就是3個小時,還選擇了觀燈群眾最擁擠的崗位。
其實,早在三年前祝建國就患上了心絞痛。
2008年3月5日,祝建國感覺心臟不舒服。同事們急著把他往醫院送,可到了醫院門口,他突然想起還要約見一名上訪人,吃了幾片藥,他堅持讓同事把車開回單位。沒想到,剛到單位,祝建國的病情突然加重,同事強行把他再次送回醫院。醫生下了死命令:必須住院!祝建國強撐著跟大夫“討價還價”:“所里沒人值班,等我回所安排一下,保證回來住院。”
當晚7時,祝建國才住進醫院,第二天就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可出院沒幾天,戰友們就發現祝所上班了。所里的出勤單上清楚地記錄著,祝建國當月出勤21天。“他是考慮到如果他不來,我和副所長一個月每人得值半個月班,擔心我們吃不消。”曹進亮說。
將心比心:
11年調解糾紛1300多件
牛大姐曾是延慶縣遠近聞名的老上訪人員,可祝建國卻讓她心甘情愿停止了長達15年的上訪。
牛大姐對村干部的經濟問題有看法,多次上訪,要求查證。縣有關部門對村里的賬目進行了審計,做出了處理決定。可牛大姐對處理的結果仍不滿意,接二連三地去上訪,成了全縣有名的老上訪戶。
祝建國擔任沈家營派出所領導后,對牛大姐的心結摸了個透——還是氣不順。自此,祝建國沒事兒就到牛大姐家登門拜訪。一開始,牛大姐可沒給他好臉兒,可是架不住祝建國一口一個“大姐”地叫著,有事沒事就打電話嘮嘮家常,逢年過節更是不忘短信問候。牛大姐的態度也漸漸軟了。
“祝所,沒架子,不說官話,將心比心,全從我的角度幫我分析,我算是被他說服了。我已經把他當成自己兄弟了。”牛大姐說,從法律到道義,祝建國這些年沒少給她掰開了揉碎了地講,她擰了多年的思想疙瘩終于解開了。
在沈家營經營廢品回收的孫保仁一直后悔沒有見到祝建國最后一面。“祝所是個細心人,2009年他到我的廢品收購站檢查時,看到我3歲的孩子正在院子里玩,就問我孩子為啥沒上幼兒園。我一個外地打工的,哪敢想送孩子上幼兒園的事啊。他啥也沒說,一個多禮拜以后來找我,說已經給孩子聯系好了幼兒園,收費和本地孩子一樣……”孫保仁想請祝建國喝酒表示感謝,可祝建國說:“你在北京掙口飯吃不容易,心意我領了。”
在沈家營派出所工作11年中,祝建國走村串巷,走訪群眾上萬人次,調解矛盾糾紛1300多件——這個數字還是不完全統計。
祝建國在工作中不僅耐心、細心,還勇于大膽創新。沈家營鎮東王化營村副書記張建剛記得,村里以前比較亂,2002年祝建國找到他,在村子里嘗試“百戶聯網”的新模式。
祝建國設計按每10戶左右設立一個“聯系戶”,負責跟社區民警聯系和平常在村里的巡邏。老百姓辦理各種手續或者不著急的案子、對派出所的建議,都告訴聯系戶,聯系戶再跟派出所溝通。村子里要是來了陌生人,聯系戶也要第一時間報告派出所。
自從實施“百戶聯網”后,村子里幾乎沒再發生過案件。2004年,東王化營村被評選為全市“平安示范村”。
鐵面無私:
糾正違法拿自家人開刀
和村民一家親,但對自己家人,祝建國卻非常講原則。
家人提起祝建國,總會說起2000年的一件事。當時,祝建國任交通大隊副大隊長,在一次路面執勤糾正違章時,他將親哥哥的車子攔了下來,要求哥哥系好安全帶。哥哥挺不理解:“你這人,在法律面前咋就六親不認了?”
比起工作來,祝建國對家庭的付出太少了。
1986年,祝建國剛參加工作不久,在縣城附近的西屯村租了兩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住了4年半,院里長滿了雜草、堆滿了爐渣,他總也擠不出時間幫妻子一起收拾。后來,全家人搬進了窯洞房,不足17平方米,一家三口一住又是5年。那時,一張大床、一個書桌就是最像樣的家具,可祝建國從沒有向組織提過一句家里的困難。
2010年7月,兒子畢業制作簡歷參加應聘,祝建國叮囑:不用花錢做得那么精致,用張白紙把個人專業和特長打印出來就行。在兒子找工作的問題上,他也沒有托任何領導幫忙。
妻子張秀榮形容起丈夫來就是“上班一團火,下班一團泥”,指望他回來陪自己遛彎兒都是一種奢望。一次晚飯后,祝建國主動提出陪妻子出去轉轉。張秀榮挺高興,打扮一番后和祝建國一起出了門。剛走出家門沒多遠,張秀榮看見丈夫滿臉疲憊,非常心疼。“我不舒服,咱回家吧。”張秀榮把丈夫拽回家。進門后,倆人坐在沙發上聊天,沒說幾句,祝建國就睡著了。
“等退休了,我帶你出去走走,咱每年都去一個新地方。”不久前祝建國曾對妻子許下的這份承諾,如今,永遠沒有機會兌現了。
不過,張秀榮怎么也忘不了祝建國在醫院接受搶救的9個多小時里的畫面:人們聞訊后,從四面八方趕往縣醫院,他們有的是祝建國的領導、同事,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轄區里的村民,狹窄的走廊里站滿了焦急的人們,站不下的就在醫院外面等,為他默默祈禱。雪后的延慶分外寒冷,一百多人,沒有一個人離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