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民生問題最受關注。以前人們常說,要把國民財富這個“蛋糕”做大;而現在,兩會內外最關心的,卻是在做大的同時如何把“蛋糕”分好。
收入差距
——應力求限制在一定區間
“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現是:低收入階層和高收入階層之間收入差距過大;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在勞動者內部,城鄉居民收入、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收入、進城農民工和城市居民就業的工資收入、勞務派遣工和正式職工以及公務員和普通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
收入分配應當如何合理調整,蔡繼明認為,“首先應將收入分配相關指標列入‘十二五’規劃和各級政府業績考核體系,明確在‘十二五’期間除了GDP預期增長7%左右之外,反映整體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城鄉居民收入之間、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之間、資本和勞動收入之間的差距,都應該力求限制在一定的區間。”他還建議,在未來5年中,應力爭把壟斷與非壟斷行業工資差別縮小到3倍以內;把最低工資調整到世界平均水平。
個稅改革
——可定個稅扣除項目標準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合理調整稅率結構,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因此,政協委員、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梁燕君認為,“提高個稅免征額、調整稅收級距都是可以預期的,這也是應對通脹、提升幸福感的一個好舉措。”
蔡繼明表示,這次個稅法修正“體現了政府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的決心,預計會從總體上減輕居民的稅收負擔,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個體工商戶的稅收負擔。”
梁燕君建議,可以考慮試點以家庭收入為征收對象,逐步推行分類綜合所得稅,實行費用扣除標準“指數化”。“社保、教育、醫療、購房、贍養等都是個人的大筆開支。”梁燕君說,“在提高基本免征額的同時,應制定一些個稅扣除項目標準,如醫療和社保費用據實扣除,教育、住房和贍養費用按標準扣除等。同時,將扣除費用與物價指數掛鉤,從而保持稅負的相對合理,體現個稅的收入分配調節功能和社會公正性。”
社會保障
——先做到“低水平、廣覆蓋”
解決分配問題,需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根據當地的財政能力進行投入。”他認為,做好二次分配是解決分配問題的關鍵。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要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者的報酬,這一點是很正確的。”葉青認為,目前中國工人工資在商品價格中的比例偏低,“同種制造行業比較,印度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1.5倍。”他表示,繼續以低廉的勞動力和高度環境損耗作為發展優勢將帶來問題。
在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外,還存在發展慈善事業這種“三次分配”方式。葉青說,美國每年的善款能夠占到當年GDP的10%,而目前中國的這一比例還是相當低的。
“總體上,還是要建設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葉青認為,這個體系是具體發展階段的國情、經濟水平和財政能力來決定的,就目前看,我們可做到的是“低水平、廣覆蓋”。(楊凱 葉曉楠 任成琦 劉志強 侯琳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