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15日消息??昨天,廣州大學城里有多場由學生自發組織的交友派對或相親活動,慶祝“白色情人節”。不過,在這個溫馨節日里,卻有人郁郁寡歡,因為一個月前的那個情人節留下了“手尾”——如今大學戀人發生性行為甚至同居的情況并不罕見,但有個別同學卻不小心“中招”而不得不去流產。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有上述經歷的大學生,并與幾位婦科醫生和心理專家探討,希望能為碰到該類意外的學生提供指引。
大四學生莎莎
兩度“人流”身心皆傷
莎莎(化名)是廣州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她與男友拍拖兩年間,竟經歷了兩次人工流產,對于她來說,“就像是噩夢”。
大學同居經歷兩次流產
莎莎回憶道,讀大三時她與同校男生小A相戀,兩人拍拖不久便同居,像模像樣地過起了“家庭生活”。但在同居四個月后,對月經周期特別敏感的莎莎卻發現“已經有一個多月沒來”。“到藥店偷偷摸摸地買了驗孕棒,一驗,兩條線(測試結果為已孕),兩個人頓時慌了陣腳。”莎莎說,“去正規醫院需要證件嗎?需要登記姓名嗎?需要男方簽字嗎?這些我們都不懂。”無奈之下,莎莎選擇吃人工流產的藥物,但出血持續了半個多月,最后沒辦法只好上醫院。“躺在手術臺上,醫生的一舉一動,在我看來都是嘲笑。”莎莎痛苦地說。
做完手術,莎莎在家里躺了一個月,課也沒上,遠在外省的家人每次打來電話,莎莎都是含糊其辭。沒想到在翌年5月,莎莎又再一次意外“中招”。這次她和小A到醫院,花了2000元做了無痛人流手術。“這次就像來月經一樣”。
人流成為與男友間的心墻
經過兩次人流,本來身體底子不錯的莎莎消瘦了許多,時常感到畏冷、氣虛,手一沾到冷水就打寒戰,這令她十分擔憂,她告訴記者,現在都清楚地記得醫生的忠告:“醫生技術不過關或者術后保養不當,都可能導致不孕,人流最好不要超過三次。”直到現在,“不孕”的陰影一著在莎莎的心中揮之不去,但她不敢告訴家人,也沒有勇氣再上醫院檢查,“沒有勇氣面對,就這樣吧”。人流也成為橫在莎莎和男友間的心墻,一有爭執,莎莎首先就想到:“為他付出這么多,身體也搞得這么糟,為什么他不能體諒我一下?”后來爭吵升級,兩人分分合合許多次。“本來計劃畢業一年就結婚,現在這個念頭已經淡了許多。”對于兩次人流,莎莎坦言并不后悔,因為已是成年人有選擇權,但她覺得最愧疚的,是對不起媽媽,“在媽媽眼里我是個乖女兒,如果她知道我這么糟蹋身體,一定會氣瘋的”。
“交換生”米雪
短暫苦戀換來“苦果”
米雪是天河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去年9月,她作為交換生到烏克蘭基輔國際大學學習,并與當地學生迪馬相戀。不過,因為相隔太遠,苦戀也換來苦果。
米雪告訴記者,烏克蘭人一般不輕易說“我愛你”,而當她每次跟迪馬說“我愛你”的時候,迪馬只會回她說:“我喜歡你。”
但在今年他們一起去看新年煙火的時候,米雪又一次說出了“我愛你”,沒想到迪馬這次回她的是“我也是”,當時米雪的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相戀一段時間后,米雪完全融入了迪馬的生活,她還被迪馬帶回家,對方爸媽對米雪很重視。
米雪和迪馬一起生活了4個月,但這段異國戀始終難逃分開的命運。“他畢業后打算移民美國,而我則打算畢業后去德國讀研,然后在歐洲找工作,”米雪說,“盡管我一直對自己說‘不要去想’,但我在回中國那天,還是在飛機上一路哭過來。”米雪表示,現在還有與迪馬聯系,但她很清楚,兩人幾乎沒再見的可能了。
據記者調查,不少被交換到法國、菲律賓等國家的交換生都有類似的情況。
婦科醫生
數安全期避孕“不安全”
針對近年逐漸增多的大學生同居及意外懷孕現象,廣醫三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蘇念軍表示,學生戀人在注意克制的同時應采取長期、有效的避孕措施,以免影響學業;而在人流手術后也切忌立刻進補。
避孕措施
1.使用避孕套。避孕效果達99%以上。
2.使用緊急避孕藥。若謹遵指引服用,避孕效果達八成。但緊急避孕藥的副作用較大,最好一年內不要服用超過兩次。3.使用短效避孕藥。若謹遵指引服用,避孕效果達九成。但一旦漏服,避孕效果大打折扣。
4.數安全期。蘇醫生表示,目前民間流傳的使用“排卵試紙”和“測體溫”來測試排卵期,準確度很低,因此用此法避孕,存在很高風險性。
“人流”須知
蘇醫生表示,目前各大醫院均設有無痛人流手術項目,女生在術后應避免立刻進大補,而應正常飲食,同時適量地進食紅棗、阿膠等補血食物,且在術后謹記定時復診。
心理醫生
傾訴是最有效的方法
廣州市星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首席心理專家何維表示,人工流產造成的心理傷害一般有兩種:一是對自己一時沖動的悔恨,二是對逝去的生命的哀悼。她認為,針對悔恨的心理,需要當事人去面對不可挽回的事實,找學校的心理醫生傾訴;針對第二鐘情況,可以搞一個簡單的儀式表達對未出生嬰兒的悼念,這樣可以紓解內心的壓抑。
對于夭折的異地戀,她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不要和男朋友聯系,清理一切可能引發睹物思人的物品,還有找人傾訴,這些都是最好的發泄途徑。
專家呼吁
學校應該加強隱私保護
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負責人柯倩婷告訴記者:“人工流產這樣的情況在高校偶有發生,但當事人往往不敢尋求學校的幫助,這也與學校對學生的隱私保護還做得不夠有關。”她認為,從心理上說,這些女生面對人工流產會有巨大的心理壓力,卻很少選擇跟學院的輔導員說。
柯倩婷認為,目前很多高校都設有“女生部”或心理輔導中心咨詢,有需要的學生應去求助。“人工流產的女生很需要身體保養,但她們也不敢到校醫室去看病,怕自己的病歷被存進檔案,”對此柯倩婷呼吁,“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隱私的保護,不要讓她們這么年輕就獨自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同時她還建議社會上設立專門針對高校女生的心理輔導機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