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順媳婦,為減輕婆婆痛苦搞發明
辭職了,回家了,蔡玉霞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護理之路。長期臥病在床的人,最大的隱患就是生褥瘡。
為防止婆婆生褥瘡,白天,每隔一個小時蔡玉霞就要查看一下婆婆身下有無大小便,一旦發現了,就立即幫老人更換衣服、床單、被子;晚上,蔡玉霞特意放了一個鬧鐘在床頭,每兩個小時響一次——和白天一樣,她要起床看看婆婆;夏天,她一天至少要幫婆婆擦一次身子、換一次衣服、洗一次頭;冬天,她就抱著被子睡到婆婆的房間……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蔡玉霞不厭其煩地重復著上述的過程。“累也好,苦也好,我都能挺住。但我身體太單薄,每次給婆婆換衣服、被褥時,必須將婆婆抱到另外一張床上。”蔡玉霞說到此處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抱不動婆婆,曾有幾次還和婆婆一起摔倒在地上。那時我就想,能不能在‘床’上做一些改動,比如,不用將患者來回搬動,全天24小時能自動檢測、接收大小便,一旦有了這樣的‘床’,患者家屬豈不是能從這些瑣碎的事情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患者?”
有了想法后,此后的日子里,蔡玉霞每天在照顧婆婆之余,又多了個愛好:研究“床”。把自己的很多突發奇想在家里的另外一張床上不斷試驗,反復比較。幾個月下來,盡管她已把那張床拆了裝、裝了拆,也成功增加上了一些輔助設施,可距離她心目中的標準還相距甚遠。
看到妻子經常對著家里的床發呆,有時候竟在家當起了“工匠”,滿腹疑惑的丈夫無意中問了一句話:“干嗎呢?想搞發明啊!搞發明找我啊,別忘了,你老公可是機械工程師。雖然不懂工匠活,可幫你搭個手還是綽綽有余的。”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蔡玉霞這才意識到,自己每天翻來覆去地折騰,竟然忘了丈夫是這方面的專家。如果有丈夫的幫忙,自己的設想就有戲了。
按照蔡玉霞心目中的智能護理床標準,丈夫自愿打下手,開始一點點摸索著進行研究。經過長達兩年多的反復修改、完善,1996年,一張幾乎和蔡玉霞心目中設想的智能護理床完全一樣的“作品”最終完成:外結構少量使用木材,內部裝有各種機器,通過電腦芯片控制,依靠液壓自動傳感器調整……
蔡玉霞說,看到那張床成形后,自己激動得淚流滿面,“婆婆再也不用睡在木板床上了,再也不用擔心給婆婆換床時將老人家摔倒在地上了”。
?
無心插柳 孝順媳婦覓到商機
智能護理床的成功發明,不僅讓整日躺在床上的婆婆更加舒適,也使蔡玉霞的日常護理工作變得非常輕松。并且,很多親友趕來參觀,對這張床的實際效果贊不絕口。其間,一位親戚無意中的一句話讓蔡玉霞為之一怔:這東西太好了,咋不多造幾張啊,那么多老人誰不需要啊?“是啊!和婆婆一樣患病臥床的老人太多了,和我一樣在家照顧父母、公婆的女兒、媳婦們也太多了。一旦有了這種床,大家不都和我一樣能變得輕松了嗎?”之后,蔡玉霞就動了將智能護理床推廣出去的心思。
要想把床推廣出去,先得調查市場。經過多日的走訪,蔡玉霞發現,偌大的新鄉市竟然沒有類似的產品,而鄰近的幾個市地,乃至省會鄭州同樣沒有;上網搜索,國內也沒有類似的產品。毫無疑問,自己在丈夫幫助下研制的這種智能護理床,是國內第一張;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個難得的商機。
2005年6月,蔡玉霞在精心選聘、培訓了一批專業的護理人員后,省內第一家專門為失能老人開辦的護理院開業了。當然,10多年來和她一直形影不離的婆婆,成了護理院的第一位入住者。而護理院的每一張病床,都是人們之前從未見過的智能型。
憑借著智能護理床的獨特效果,加之蔡玉霞多年來在照顧婆婆期間積累的經驗,周邊的一些人從觀望到試探,從試探到確信,越來越多的子女將家中臥床的父母、親人送到了蔡玉霞的護理院。相鄰的獲嘉,有人把老人送來了;距離近百公里的長垣,有人把老人送來了;甚至一位祖籍新鄉、目前在美國的美籍華人,也把癱瘓的母親送到了護理院。
1位、3位、5位、10位、100位……憑借著良好的護理效果,蔡玉霞和她的老人護理院很快被人們認可。截至目前,蔡玉霞的護理院已經先后為600多名老人護理過,其中大部分原本病情不重的老人已經康復。
采訪中,談及此事,蔡玉霞也連稱意外:“最初辭職,完全是為了能全心全意照顧婆婆。而研制智能床的初衷,同樣也只是想讓常年躺在床上的婆婆更舒適。沒想到,誤打誤撞,竟讓我發現了商機。有人說,我腦子靈,發財致富了。無可否認,這幾年來我的經濟收入的確好了。但對我來說,其實賺錢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媳婦,我沒讓晚年失能的婆婆遭罪,并且在精心照顧婆婆的同時找到了體現自己價值的方式。”
蔡玉霞告訴記者,如今婆婆盡管還沒有恢復意識,但身體狀況很好,“讓婆婆以及更多和婆婆相同的老人安享晚年,這才是我最大的驕傲”。
智能護理床的成功發明,不僅讓婆婆更加舒適,也使蔡玉霞的護理工作變得非常輕松。見習記者 張學軍/文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