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的黎波里,卡扎菲的支持者揮動綠色旗幟集會,反對西方國家施加壓力。
?
海口網消息3月21日?? 觀察家認為,實施“奧德賽黎明”行動,美英法有共同目的:一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舉事的難得機遇,推翻對西方來說一直是如鯁在喉的卡扎菲政權;二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近日在戰場上處于下風的局面,向其提供支持,為在利比亞反對派上臺后在這個國家謀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筆。然而,在共同利益的背后,各國還有各自的打算。軍事打擊能否持續,還要看打擊的效果和卡扎菲的反應。
?
1、法國為何爭做“領頭羊”?
薩科齊為大選下賭注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更重要,在幾大軍事強國中,法國距離利比亞最近。法國還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直到1951年利比亞宣告獨立才結束統治。
更重要的原因與經濟利益有關。對于法國甚至整個歐洲來說,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是重要的投資市場。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18家增長到32家,主要投資方面是能源領域。美國《時代》周刊說,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各種歷史恩怨和現實利益糾結在一起,法國和利比亞關系終因利比亞國內局勢動蕩而攤牌。法國是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國家。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地位,法國將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臺,法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法國國際關系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表現自己的獨特立場,“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他就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了一張很好的牌”。
?
2、美國表現為何不夠積極?
尚無能力開辟第三戰場
一方面,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的美國目前沒有能力開辟第三戰場。
另一方面,美國也在考慮是否能在利比亞扶持一個強大的對手來取代卡扎菲,這個取代卡扎菲的對手是否“聽話”,如果不能,一旦把利比亞打成第二個索馬里,形成軍閥部落混戰的局面,有可能被“基地”恐怖組織利用,成為新的熱戰場,那將是毀滅性的結局。
美國起初并未積極推動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但隨著利比亞政府軍逼近反對派重要堡壘班加西,反對派逐漸陷入困境,這時,阿盟表態支持在利比亞設禁飛區,這讓奧巴馬卸去了這樣的擔心: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會被認為美國是在對伊斯蘭世界發起戰爭。
美聯社認為,美國有意限制其介入利比亞的規模,第一步是集中力量“致殘”或“打啞”利比亞的防空力量,然后讓其歐洲和阿拉伯盟友在利比亞執行禁飛。
?
3、政府軍還能堅持多久?
政府軍化整為零更難對付
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認為,西方聯軍和利比亞從軍事力量來講不是一個量級,攻擊一方處于摧毀性的壓倒性優勢。第一階段任務完成后,聯軍會考慮進一步牽制卡扎菲的作戰能力。
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認為,西方聯軍能否速戰速決,主要看空襲對卡扎非政府軍造成的傷亡情況,以及卡扎菲會做出何種反應。
雖然打擊已產生效果,但目前并沒有傷及卡扎菲的元氣。由于軍事打擊,反政府武裝面臨的壓力減小,這使這個國家的交戰雙方更難決出勝負。反政府力量大受鼓舞,抓住時機重整旗鼓,搶占有利地形,這就意味著利比亞將進入較長動蕩期。
法國軍事專家皮埃爾·塞爾旺說,利比亞政府軍的主要軍事力量將可能很快被摧毀。不過,一旦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部隊化整為零,并展開游擊戰,動員普通群眾、打心理戰等,這場戰爭將會曠日持久。塞爾旺說,西方軍事打擊的目的是打擊利比亞政府軍的士氣,讓他們思考是否繼續支持卡扎菲。
?
4、卡扎菲是否會做出妥協?
執意抵抗或將遭“斬首”
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說,當西方聯軍所施加的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卡扎菲很可能做出讓步。
此前聯合國安理會做出“禁飛區”決議時,卡扎菲已表示接受停火協議,接受國際觀察員赴利比亞調查,因此不排除卡扎菲做出全面妥協的可能性。
馬曉霖認為,如果卡扎菲執意抵抗,不僅僅是利比亞重要部門將受到打擊,甚至不排除聯軍對卡扎菲父子等軍事情報部門領導人進行“斬首行動”。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目前這些軍事行動能否最終讓卡扎菲下臺還沒有定數,利比亞有可能因此陷入無政府狀態中,這將為極端分子提供生存和發展空間。
本版稿件 綜合新華社 央視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